高級統計實務試題卷
第一部分 簡述題
第一題 (10分)
請簡要回答:企業創新的含義?設計反映企業創新的統計指標時,應主要考慮哪些因素?
答:企業創新是指企業家以先進的工程技術和管理技術為依托, 對
生產要素進行重新組合, 建立新的生產經營體系, 進而獲得經濟效益的過程。
考慮哪些因素:領導重視,全員參與,定期總結,評比獎勵。
第二題 (10分)
在某次抽樣調查中,調查員上門調查時發現一個被抽中樣本戶拒絕調查。請簡要回答:1.調查員是否可以選擇該樣本戶的鄰居進行調查,為什么?2.對于此類問題,抽樣設計時應如何考慮?
答:1、不能這樣做。因為不滿足隨機性原則
2、無回答補救: 1、多次訪問;2、替換被調查單位(調查前應該考慮好);
3、社會調查中涉及一些敏感性問題,隨機化回答技術等
第三題 (10分)
電話調查和上門訪問調查是兩種常用的現場調查方法,請比較二者各自的優點、缺點。電話調查的主要優缺點
答:上門訪問調查:優點:1、方便靈活、回答率高;2、獲得高質量數據
缺點:1、費用較高、時間較長; 2、某些群體的訪問成功率低;
3、實施質量控制比較困難
電話調查:優點:費用低廉,而且可以獲得高質量的樣本,缺點:1、無法面對面交流 2、訪談時間的長度及訪談類型受很大限制
第二部分 案例題
第四題 (30分)
以下是某國家某年份的國民經濟核算資料(單位:億元):A.各產業增加值:第一產業102,第二產業1906,第三產業2630。B.生產稅凈額340,勞動報酬2618,固定資本消耗727。C.政府消費433,個人消費2648,貨物與服務出口474,貨物與服務進口362。D.國民總收入4697,國民可支配收入4661。
要求:1.按三種方法計算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缺失項目根據已知數據推算。2.計算有關的結構指標,并據此說明該國經濟的基本特征。
答:1、一、增加值=總產出一中間投入
將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生產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產法國內生產總值。
生產法增加值:102+1906+2630=4638
二、增加值=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余
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
營業盈余= 4638-2618-340-727=953
收入法增加值:2618+340+727+953=4638
三、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凈出口(出口-進口)
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433+?+(474-362)缺失項目
國民可支配收入=國民總收入+來自國外的凈經常轉移
=國內生產總值+來自國外的凈要素收入
+來自國外的凈經常轉移
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4697-(474-362)=4585
2、
102/4638=2.2%
第二產業1906/4638=41.1%
第三產業2630/4638=56.7%
這個國家的第三產業所占的比重相當大,消費比率=(政府消費+個人消費)/GDP=3081/4638=66.4% 說明這個國家的消費比較大
第五題 (30分)
單位GDP(增加值)能耗既取決于各產業部門能耗水平,又取決于產業結構。某地區2000年和2004年三次產業增加值及其生產用能源消耗情況如下表。請分析該地區產業結構及能源消耗水平變化對單位GDP能耗水平的影響。
增加值 (億元,按2000年價格計算) | 能源消耗 (萬噸標準煤) | |||
2000 | 2004 | 2000 | 2004 | |
第一產業 | 50 | 55 | 550 | 550 |
第二產業 | 60 | 70 | 4500 | 4900 |
第三產業 | 110 | 150 | 3300 | 4000 |
合計 | 220 | 275 | 8350 | 9450 |
答:第一問分析該地區產業結構
在分析產業結構時,用三次產業的GDP占GDP的比重來進行分析
2000年時,三次產業比重分別是:22.73% 27.27% 50%
2004年時,三次產業比重分別是:20% 25.45% 54.55%
統計圖是個非常重要的工具
2004年和2000年相比較,該地區的產業結構有所升級,
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比重都有所下降,第三產業的比重有所上升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
指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每生產一個單位的國內生
產總值所消耗的能源,即能源消費總量/國內生產總值
2004和2000年相比能源消耗增加了1100萬噸標準煤,增長了13.2%,但是2000年和2004年的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分別是0.0038噸標準煤/元和0.0034噸標準煤/元,可以看出2004和2000年相比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了10.5%
第六題 (20分)
2007年7月,某企業因統計員小王生病住院,致使未按時報送《企業基本情況》、《企業財務狀況》和《單位從業人員和勞動報酬情況》等報表。縣統計局以該企業屢次遲報統計資料為由,決定對其予以警告,并處以5000元的罰款。該企業認為縣統計局的處理不太合情理,且處罰過重,多次與縣統計局交涉未果。
問題:對該企業和縣統計局的爭議,您認為可通過何種法律途徑予以解決?應如何解決?
答:當事人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其中,對國家統計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派出的調查機構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向國家統計局申請行政復議;對國家統計局派出的其他調查機構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向國家統計局在該派出機構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派出的調查機構申請行政復議。
依照本法和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的規定,當事人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選擇申請行政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選擇不申請行政復議,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可以先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應按照法律法規規定。
在申請行政復議時,該企業可以書面申請,也可以口頭申請。收到行政復議申請后,管理機關應當在5日內進行,審查管理機關自受理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
如果該企業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可以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三部分 選做題
本部分有四道選做題,任意選取其中兩題作答,若多答題,評閱試卷時只對前面兩個題打分。
第七題 (20分)
我國政府統計中有一現象備受關注,即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區生產總值加總結果明顯高于全國GDP,增長速度間也存在一定差異,請簡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中央和地方GDP的統計結果存在差異,是多種原因造成的。
是國內的不同地區存在投資和物流等交叉現象
不同地區的價格水平會有差異
某些地方的特定經濟產品和現象在當地經濟中占很重要的比重,但中央統計很可能忽視這個經濟現象,同樣會造成統計差異中央會給地方不確定數據指標一個合理的浮動范圍,而地方可能會選擇有利于自己統計結果的上限或下限來做統計
地方弄虛作假,虛報數字我國從1985年開始核算GDP,并在國家和地區層面同時實施。按照我國的GDP核算制度,國家GDP和地區GDP是分別獨立核算的,即國家統計局負責核算國家GDP,地區統計局負責核算本地區GDP。國外有的國家也采用這種GDP核算模式。一般情況下,只要采用這種模式,地區與國家GDP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差距。相比較而言,我國地區與國家GDP差距比較顯著。
今年上半年,地區GDP之和比國家GDP多出9.9%。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地區之間存在重復統計。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企業跨地區生產經營的情況越來越多,母公司和子公司所在地有可能將這種跨地區生產經營活動同時統計在自己的地區,造成重復統計。盡管統計制度做了嚴格規定,不允許有重復計算,但在實際操作中沒有達到要求。
二是在核算GDP中,國家與地區使用的基礎資料不完全一致。一方面,基礎資料有缺口,GDP核算要求相當多的基礎數據,但實踐中,無論是國家,還是地區都存在資料缺口。針對不同的資料缺口,采用不同的推算辦法來解決。由于我國不同地區經濟差異較大,在推算中,只能制定推算的原則和幅度區間,很難制定全國統一的推算標準。另一方面,各地區服務業統計狀況差別較大。近年來,我國服務業發展很快,但各地區服務業統計水平參差不齊,全國統一的服務業統計調查制度還沒有建立起來。一些地區使用或部分地使用自己調查的服務業統計數據,這種差異直接傳遞到GDP上。
三是外部環境的影響。近年來,GDP受關注的程度越來越高,且被較多地直接或間接用于各種形式的工作業績考核。地區按GDP大小排位的順序及其變化也是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普遍的心理是只能位次提前,不能后移。由于GDP被賦予了重要的考核功能
如何解決:
1、盡快實施由國家統計局統一核算各省(區、市)GDP
2、建立地區GDP年聯審制度,因此,為了考核過關或政績的需要,不排除少數地區高估GDP數據的可能。
3、利用經濟普查結果修訂
第八題 (20分)
某年份A、B兩地人口年齡結構如下表:
年齡組 | 占總人口比重(%) | 年齡組 | 占總人口比重(%) | ||
A地 | B地 | A地 | B地 | ||
0-4 | 3 | 9 | 40-44 | 10 | 7 |
5-9 | 3 | 9 | 45-49 | 9 | 6 |
10-14 | 4 | 9 | 50-54 | 8 | 5 |
15-19 | 7 | 8 | 55-59 | 5 | 4 |
20-24 | 9 | 8 | 60-64 | 4 | 4 |
25-29 | 9 | 8 | 65-69 | 4 | 3 |
30-34 | 9 | 8 | 70歲及以上 | 7 | 4 |
35-39 | 9 | 8 | 總計 | 100 | 100 |
此外,A地出生率為6‰,死亡率為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總和生育率為1;B地出生率為19‰,死亡率為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2‰,總和生育率為2.1。
要求:1.計算A、B兩地的少年系數、老年系數、撫養系數和老少比。2.判斷A、B兩地的人口類型。3.請從人口對經濟影響角度分析A地現在和未來人口的優勢和劣勢。
答:少年兒童系數=(0~14周歲人口數÷總人口數)×100%
A少年兒童系數=10/100×100%=10% B少年兒童系數=27/100×100%=27%
老年系數=(≥60周歲或≥65周歲人口數÷總人口數)×100%
A老年系數=11/100×100%=11% B老年系數=7/100×100%=7%
人口撫養系數是指人口中處于被供養年齡(一般指15歲以下
和64歲以上)的人口與處于勞動年齡(15-64歲)人口的比
A地 撫養系數=21/79 老少比=11/10
B地:撫養系數 =34/66 老少比= 7/27
第二問:
A地少年人口數所占比重比較少,處于勞動年齡的人口比較多,老年人口比重要高于少年人口
第三問:現在A地處于勞動年齡的人口比較多,所以它的撫養系數比較大,而在將來,隨著這個地區的勞動年齡人口轉化為老年人口,將來A地將成為一個老齡化社會,對A地的社會保障、醫療衛生都有比較高的要求。人口變動的兩個方面—生育率表(各年齡段婦女的生育率)和死亡率表(各年齡段人口的死亡率)的變動對經濟的影響死亡率下降會促使勞動力增長率提高,提高經濟增長率;使人口增長率提高,相對加重人口對自然資源的壓力,降低人均消費和人均消費增長率,死亡率下降導致預期壽命延長、退休時間對工作時間之比提高,使得在職者為保障退休后生活需要更多地儲蓄。
第九題 (20分)
某地區2000年和2004年三次產業增加值和就業人數資料如下表:
指標 產業 | GDP(億元) | 就業人數(萬人) | |||
2000年 (現價) | 2004年 (現價) | 2004年 (不變價) | 2000年 | 2004年 | |
第一產業 | 90 | 110 | 100 | 80 | 50 |
第二產業 | 900 | 1500 | 1200 | 220 | 260 |
第三產業 | 1400 | 2800 | 2300 | 330 | 500 |
合計 | 2390 | 4410 | 3600 | 630 | 810 |
要求:1.分別計算2000年和2004年該地區三次產業及全社會勞動生產率。2.分別計算2000年和2004年間該地區經濟增長的就業彈性系數及三次產業就業彈性系數。3.根據上述計算結果進行簡要分析。
答:1、勞動生產率是指勞動者在一定時期內創造的勞動成果與其相
適應的勞動消耗量的比值
2000年 (現價) | 2004年 (不變價) | 2000年 | 2004年 | ||
第一產業 | 90/80 | 100/50 | 1.125 | 2 | |
第二產業 | 900/220 | 1200/260 | 4.09 | 4.62 | |
第三產業 | 1400/330 | 2300/500 | 4.24 | 4.6 | |
合計 | 2390/630 | 3600/810 | 3.79 | 4.44 |
2、就業彈性系數是從業人數增長率與GDP增長率的比值。
即GDP增長1個百分點帶動就業增長的百分點,系數越大,吸
收勞動力的能力就越強,反之則越弱
從就業彈性系數可知經濟增長帶動就業的比率關系
(50-80)/80 除以 (100-90)/90=-3.375
依次類推算
3、2004年和2000年相比,三次產業和全社會的勞動生產率都有所提高,其中農業提高幅度最大。從三次產業的就業彈性來看,第三產業最大,表明它對就業具有較強的拉動作用
第十題 (20分)
某單位進行基本建設活動,2007年完成如下工作:1月份購置土地支出費用100萬元,5月份購買設備支出300萬,全年建設單位管理費50萬元;建筑安裝工程全年直接費用情況如下:
完成分部分項 工程情況 | 完成工作量乘 預算單價折合 價值(萬元) | 完成分部分項 工程情況 | 完成工作量乘 預算單價折合 價值(萬元) |
1.基礎工程 | 100 | 3.裝飾工程 | 300 |
①挖土 | 20 | ①安裝門窗 | 100 |
②基礎混凝土 | 30 | ②屋面粉刷 | 50 |
③基礎墻 | 50 | ③樓地面粉刷 | 50 |
2.結構工程 | 400 | ④墻面粉刷 | 100 |
①砌墻 | 150 | 4.安裝全部購買設備 | 50 |
②現搗混凝土梁 | 50 | ||
③安裝預制板 | 200 |
假定間接費費率為15%,施工企業法定利稅率為10%,請根據投資統計有關規定計算下表各項指標,要求列出計算公式。
2007年該企業投資完成情況表(保留二位小數)
投資額(萬元) | |
合計 | |
建筑工程 | |
安裝工程 | |
設備工器具購置 | |
其他費用 |
答: 固定資產投資額包括四個部分:
建筑工程(各種房屋建造工程;設備基礎、支柱等建筑工程,煉焦樓等
各種窯爐的建筑工程、金屬結構工程;為施工而進行的建筑場地布置,工程地質勘探,原有建筑物的拆除,平整土地等;開礦井、石油天然氣鉆井工程,以及鐵路公路橋梁等工程;水利工程;防空、地下建筑等特殊工程。)
安裝工程(包括生產、動力、起重、運輸、傳動和醫療、實驗等各種
需要安裝設備的裝配,與設備相連的工作臺、梯子欄桿等裝設工程等,被安裝設備的絕緣、防腐、保溫、油漆等工作為測定安裝工程質量,對單個設備、系統設備進行單機試運工作。
設備器具工具 購置指建設單位或企業購置或自制達到固定資產標準的設備、工具、器具的價值。固定資產標準按照家統一規定,但
新建單位,擴建單位的新建車間,按照設計和計劃要求購
置或自制的全部設備、工具、器具,不論是否達到固定資
產標準,均應包括在內。
其它投資。
建筑工程投資額=∑(實際完成實物量×預算單價)×
(1+間接費率)×(1+計劃利潤率)×(1+稅金率)
建筑工程:(100+400+300)×(1+15%)×(1+10%)
安裝工程:50×(1+15%)×(1+10%)
設備工器具購置:300
其他費用:50+100=150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
統計師
[協議護航班]
3大核心課程 4大經典課程深度伴學服務協議退費
統計師
[沖關暢學班]
10h考點串講 4大經典課程深度伴學服務協議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