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如何定義新媒體?如何看目前廣告公司在新媒體上的謹慎態度?
通過數字化的形式,使得受眾深度卷入的媒體形式,稱為新媒體。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本質區別在于,傳統媒體的重點圍繞在Propaganda,即宣傳上,包括報紙、雜志、廣播、電視臺,甚至門戶網站的新聞中心,我說你看、我說你聽,以我為主。而真正的新媒體是講Communication,即溝通,宣傳者與受眾之間有時候會迅速角色互換。廣告公司一百多年來一直都是Propaganda戰略,甚至在一些網絡媒體上還是這樣的戰略。比如所謂“監控55萬個BBS”,請一幫人寫商業軟文發布到論壇上,這和請一幫記者在報紙、雜志上寫軟文是沒有區別的。這不是對話,而是我寫你看,依舊是以我為主導。
廣告公司另外一個理念是Reach,電視廣告放了,覆蓋到張三、李四的頭上,這就是Reach,至于張三李四看了之后,什么反應,有沒有受到影響,很難有辦法去獲取這樣的反饋信息。正所謂那句名言,“我知道有一半的廣告費浪費了,但不知道是哪一半”。今天在網絡媒體上的很多行為,依然是這樣一種情況。對話需要費很大的精力,而R e a c h則不同。后者有一個先天優勢:易操作、可復制,所以我們現在才能看見這些廣告集團所建立的全球性網絡。但就我從業經驗而言,我認為品牌客戶對此是不滿意的。他們會質疑,為什么廣告公司為我做的Campaign,與另一個品牌的Campaign,從本質上來說是一樣的?
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在新媒體的使用上,品牌客戶比廣告公司覺醒得更早。廣告公司不是不知道,而是Communication無法復制,也就無法形成規模化的商業收益。
不可否認,廣告公司在過去的年代,取得了非常漂亮的成績。但也必須看到,廣告公司向客戶兜售的是Reach,其實不是效果。在傳播學上,就“效果”而言,可以寫一本一千頁以上的書,有太多的維度可以去定義什么是“效果”。
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是戰敗國,而希特勒依靠宣傳上臺,并煽動德國上下,在29年后就能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很多一戰老兵也忘記了過去戰爭的創傷,這引發了傳播學上的“完全效果論”。大眾媒體充分展現了Propaganda的力量,只要信息能夠達到目標對象,就可以影響他,故而Reach就等于傳播的成功。
而促發后來的“有限效果論”則是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播出的《火星人入侵》廣播劇,當時約有900萬人收聽了節目,只有175萬人在恐慌中采取了行動(還有大多數人似乎不是媒體的完全效果的),其中還有一些人自己沒有聽到廣播,僅僅是因為鄰居中的“意見領袖”采取了行動,便也跟著避難。其中,大眾媒體是影響意見領袖,意見領袖去影響受眾的二級傳播理論,正是如今口碑傳播的根源。
時至今日,對于效果的評論將逐漸轉向Involvement(卷入度),受眾接收到信息之后,究竟有沒有采取行動。例如,某團體30天后在上海音樂廳舉辦音樂會,在報紙上刊登廣告,請看到的人撥打電話聯系索票。如果這份報紙的發行量是100萬份,考慮到報紙會被二次傳閱,那么Reach可能會是150萬。但真正撥打電話聯系索票的,可能只有3000人,最后來到現場的才是真正被“卷入”的。卷入,說明受眾的態度有所變化,愿意參與到這場活動中來。
Involvement對品牌方來說更有意義,但數字也一定遠遠小于動輒百萬、千萬級的Reach,這對負責Campaign,需要向大老板報告的品牌經理來說是存在職業風險的。因此,Involvement目前還只能是Reach的側翼,需要時間去一點點影響廣告主大老板層級的人的理念。
現在盛行的口碑營銷與商業軟文之間的區別在哪里?
我個人不太贊同,讓用戶直接去寫品牌、產品如何如何。譬如一個汽車廠商,百萬輛下線的時候,希望能夠做一些宣傳,做一些口碑傳播的嘗試,要用戶直接寫產品。但很多買車的人,僅僅是會開,并不是專業的試車手,如何進行同級車之間的比較呢?即便槍手的文章出來,也會非常牽強。
中國大陸消費者經過20多年廣告的“熏陶” , 已經變得非常聰明, 甚至是過敏。我在個人博客上就吆喝城(Yohocity.com,我們的一個新網站)的一個新項目征求讀者意見,也會被當作是商業軟文,由此可見一斑。
但是,新產品恰恰是非常適合口碑營銷的。過去,新產品正式上市前,會組織焦點訪談小組,成本高,且地域限制非常嚴重。而在UGC(用戶創造內容)時代,通過互聯網,可以邀請一些“噴嚏者”,寫一些使用體驗,借此去接觸市場的意見,而這些“噴嚏者”并沒有所謂的地域限制。這些使用體驗,不一定都是表揚,但沒有問題,新產品上市前的小范圍測試,本來就是傾聽意見,而不是來收獲溢美之詞的。也只有通過這樣的行動,才能夠切實地幫助新產品去加以調整,甚至是修正營銷策略,以便未來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
在這個階段,品牌傳播與新產品策略已經融為一體,口碑營銷使得客戶與“噴嚏者”共同創造了一個嶄新的產品,傳播了品牌的理念。這些,是單向的商業軟文永遠無法達成的效果。
除了新產品發布階段,口碑營銷可以如何應用呢?
我認為在口碑營銷領域最成功的是A p p l e,喬布斯本人就是大家都愿意討論,又可以討論出話題的人。再假設你在上網,看見一篇特別大男子主義的文章,在叫囂女人就是不如男人等等,你會忍不住要回敬他。這種沖動可能會表現在一個BBS的回帖,也可能是寫一篇Blog。無論如何,你必須朝你想影響的領域,扔兩塊石頭,激發大眾Argue的欲望。
我有一個鮮明的觀點,那就是口碑營銷不能取代其他通用的營銷方式。如果是在古代戰場上,口碑營銷就是品牌的側翼部隊,而產品、渠道、電視雜志戶外廣告等等則是品牌的正面主力部隊。從新產品的測試階段開始,口碑營銷一直是為品牌在“造勢”,正所謂“一鼓作氣”,正面主力部隊就要往前沖。在沖的過程中,口碑營銷也一直在照看著品牌的外圍。
那您覺得口碑營銷與傳統公關的關系是怎樣的呢?
互聯網的誕生,使得傳統公關公司碰見了一個新的領域。早期互聯網用戶只有幾百萬的時候,你可以視而不見;當今天互聯網用戶已經達到2.2億的時候,你無法視而不見。我們必須注意到,從原有的現實世界中,又誕生了一個新的互聯網社會。過去在現實世界通用的營銷手法,在互聯網社會中是否需要有所修正以及如何修正,這是所有人都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在媒體內容匱乏、媒體平臺單一的傳統媒體世界中,起到奇效的密集型地毯轟炸式廣告,在互聯網社會中,受眾輕輕一個點擊就可以躲開。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是必須去面對的。
傳統公關,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是看品牌相關雜志、報紙。看看國家相關行業政策有什么新調整,看看競爭品牌有什么新動作,公眾社會對自己品牌有什么樣的言論等等。如果有危機情況,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去控制影響,將其扼殺在搖籃中。而現在,公關公司除了報紙、雜志,還必須關注互聯網,可能每天都要采取針對性的行動,去引導互聯網社會的關注點。
(責任編輯:liusheng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