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論
1、 中國古代心理測量簡述:
(1) 公元六世紀初,南朝人劉勰的著作《新論•專學》中提到了類似現代“分心測驗”的思想。
(2) 在中國古代,“七巧板”是很常見的一種兒童玩具,其實它可以作為創造力測量的工具。
(3) 中國古代心理測量的思想中包含著典型的東方文化特點:定性描述及帶有道德判斷色彩。
2、 中國近代心理測量的出現:
(1) 1916年,樊炳清先生首先介紹了比內-西蒙智力量表。
(2) 1920年,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和南京師范學校建立了我國最早的兩個心理學實驗室,廖世承和陳鶴琴先生在南京高等師范學校開設心理測驗課。1921年,他倆正式出版《心理測驗法》一書。
(3)1922年夏天,中華教育改進社聘請美國教育心理測驗專家麥考爾來華講學。
(4)1924年,陸志韋先生發表了《訂正比內西蒙智力測驗說明書》,30年代又與吳天敏再次做了修訂
(5)1931年由艾偉、陸志韋、陳鶴琴、蕭孝嶸等倡議,組織并成立了中國測驗學會。
(6)1932年《測驗》雜志創刊。
(7)至抗戰前夕,由我國心理學工作者制定或編制出的合乎標準的智力測驗和人格測驗約20種,教育測驗50多種。
3、 中國現代心理測量的發展:
(1) 1936年,蘇聯在批判“兒童學”時擴大化,心理測驗也被一概禁止。
(2) 從1978年北京大學首建心理系開始,心理測驗才重新得到恢復。
(3) 1979年,林傳鼎、張厚等以國外資料為參考,編制了少年兒童學習能力測驗。
(4)1980年初,北師大心理系開設了心理測量課。1984年,在北京召開的第五屆全國心理學年會上,成立了心理測驗工作委員會,加強了測驗工作的指導和監督。
4、 科學心理測驗的產生:心理測驗的產生, 是出于實際需要。最初,人們用測驗,是因為要治療智力落后者和精神病病人。
(1) 法國的醫生艾斯奎羅第一個把智力落后與精神病分開。他認為,精神病以情緒障礙為標志,不一定伴隨智力落后,而智力落后則是以出生時或嬰兒期表現出來的智力缺陷為主要標志。
(2) 50多年后,法國的心理學家比內提出應該從正常學校學習的兒童中篩選出不適應的兒童,安排在特殊的班級里學習和教育。此舉動導致了心理測驗史上重大事件的發生--第一個智力測驗的誕生。
(3)實驗心理學的誕生是心理測驗產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實驗心理學的誕生和發展,還給心理測量帶來了另一個副產品:嚴格的標準化程序。標準化是現代心理測驗的重要評價指標。
5、 西方早期的心理測驗嘗試:
(1) 弗蘭西斯•高爾頓是第一個倡導心理測驗的人。他于1884年在倫敦國際博覽會上專門設立了一個“人類測量實驗室”。他的這一舉動是心理測驗史上第一個大規模系統地測量個體差異的嘗試。
(2) 高爾頓還是使用評定量表和問卷法的先驅。并且他發展了分析個體差異資料的統計方法,不僅擴充了古特列特的百分位法,而且創造了粗淺的相關計算法。
(3) 美國心理學家卡特爾1980年發表《心理測驗與測量》一文于《心理》雜志上,這是在心理學文獻中首次出現“心理測驗”一詞。
6、 比內-西蒙量表的誕生及心理測驗的發展:
(1) 1904年比內為了鑒別弱智兒童,他與西蒙合作編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科學的智力測驗--比內-西蒙量表。1905年,他在《心理學年報》上發表了文章《診斷異常兒童的新方法》,介紹了該量表,歷史上稱為“1905量表”。從此,比內-西蒙量表宣告誕生。
(2) 比內-西蒙量表自1905年發表后,比內和西蒙親自主持過兩次修訂,一次在1908年,一次在1911年,此時比內已不幸去世。
(3)1905年量表主要強調的是判斷、理解和推理能力,也就是比內認為的智力的基本組成成分。1908年版的量表刪掉了1905年版中不合適的題目,增加了新題目,題目總數大59個。所有測驗題目按年齡分組,從3 ~ 13歲。測驗的結果用“智力水平”來表示。人們常叫它為“智力年齡” 。它表示一個兒童能完成何種年齡水平的兒童所能完成的測驗。
(4)最有名的是1918年出版的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推孟教授修訂的“斯坦福-比內量表”這一量表首次使用了“智力商數”的概念,簡稱為IQ,是心理年齡和實際年齡的比值。
(5)比較有名的幾個測驗。
A. 智力測驗:推孟的研究生歐提斯編制的團體智力測驗,2 后在次基礎上發展出美國陸軍用甲、乙兩種測驗。有基于因素分析理論編制的測量多項能力的韋克斯勒的兒童智力量表。還有桑代克編制的標準化教育測驗。
B. 人格測驗:1917年武德沃斯設計的“個人資料調查表”。1912年問世的羅夏克墨跡圖測驗(RIT)和于1943年首次出版,由哈撒韋和麥金利編制的目前影響最大的MMPI-明尼蘇達多相人格調查表。
7、 測量是:就是根據一定的法則用數字對事物加以確定。測量就是確定一個事物的屬性的量多少。因此,我們所指的測量,就是根據一定的法則,采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給事物確定出一種數量化的價值。
8、 測量的要素是:參照點和單位。
參照點:它可以分為兩種,一是絕對的零點;二是相對參照點。最理想的參照點是絕對零。心理測量中所用的參照點都是人為的,因而測量的結果常常不能以“倍數”來解釋。如IQ = 100的人IQ = 50的人的智力的兩倍。
9、 量表是:就是有參照點和單位的連續體。
10、 量表的種類有:量表是由人來制訂的,依單位和參照點的不同,量表的種類也不一樣。根據測量精度高低,斯蒂文斯將量表分為四個水平,由低到高分別為:命名量表、順序量表、等距量表和等比量表。
命名量表:只是用數字來代表事物或對事物進行分類。 命名量表中的數字沒有任何數值意義,不能作量化分析。無大小意義,只表明類別。 無參照點和單位。無法比較大小或進行任何數學方法運算。
順序量表:表明類別的大小或某種屬性的多少。 主要用于分等論級和分類。數字僅表示等級并不表示某種屬性的真正量或絕對值。 無參照點(沒有絕對零度)和單位。無法進行數學方法運算。
等距量表:存在大小關系。 無絕對零度,但存在相對零點。可以進行數學運算,有相等單位。
等比量表:是最精確的測量。大多是物理量表。而心理量表只能達到等距量表水平。 可以知道事物之間的某種特點上相差多少及它們之間的倍數關系。 有相等單位和絕對零點。可以進行數學運算。
11、 心理測量是:就是通過觀察人的少數有代表性的行為,對反映在人的行為活動中的心理特征,依確定的原則進行推論和量化分析的一種科學手段。
12、 著名的心理測驗學家安娜斯泰西認為:心理測驗實質上是行為樣本的客觀和標準化的測量”。
這一定義包含有至少三個基本要素:行為樣本、客觀測量和標準化。心理測驗要測量的是心理特征,但它要通過測量人的行為來實現,從行為測量中來推知心理特征。這就要找有代表性的少數行為作為全部行為的樣本。
13、 關于心理測量中的標準化:心理測量要做到客觀必須在測驗編制、實施、評分、解釋過程中減少主試和被試的隨意性程度。標準化的測量是測量客觀性的根本保證。
14、 心理測驗的性質:間接性、相對性、客觀性。
15、 心理測驗的種類:
(1) 按測驗的內容分:能力測驗(智力測驗、反應能力測驗);學績測驗,如成套的成就測驗;人格測驗如EPQ、MMPI等。
(2) 按測驗的對象特點分:個別測驗和團體測驗。
(3) 按測驗表現形式分:文字測驗(紙筆測驗)和非文字測驗。
(4) 按測驗的目的分:描述性測驗、診斷性測驗、預測性測驗。
(5) 按測驗的時間分:速度測驗和難度測驗。
(6) 按測驗要求分:有最高作為測驗和典型行為測驗。前者要求被試盡可能作出最好的回答,而且有正確的答案。能力測驗、學績測驗均屬此類。后者要求被試按照日常習慣回答,無正確答案,所有人格測驗均可稱為典型行為測驗。
16、 心理測驗的功能:
(1) 從實際應用角度看:選拔人才、崗位安置、診斷、評價、輔助咨詢。
(2) 從理論研究角度看:搜集資料、提出和驗證假設、實驗分組。
17、 正確的測驗觀:
(1) 測驗是重要的心理學研究方法之一,是決策的輔助工具。
(2) 心理測驗作為研究方法和測量工具尚不完善。心理測驗的最大問題是理論基礎不夠堅實。
(3) 科學地看待測驗,防止亂編濫用。
相關鏈接:
更多信息請訪問:(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