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下半年心理咨詢師考試報名進行中,小編特編輯整理心理咨詢師考試相關資料、試題,希望對您的考試有所幫助!
52哈奇森效應
哈奇森是加拿大的一個業余物理愛好者,他喜歡鼓搗一些奇怪的科學實驗,他的家里擺滿了實驗用品。他可能與很多奇思妙想的科幻電影主角相似,唯一的不同只是,他這個人物并不是虛構的,他的實驗也不是。
1979年的一天,哈奇森正在研究泰斯拉縱波(尼古拉·泰斯拉,無線電之父)。由于實驗場地有限,那些用來發射電磁場和波的設備,比如泰斯拉線圈、高頻發生器等等,只能勉強塞入到一個小屋子里。哈奇森把所有機器都打開,然后安靜地等待著他的實驗結果。
故事就這樣開始了:哈奇森突然感到有個東西落在肩膀上,他斜眼一看,是塊金屬片,他也沒怎么在意,把那金屬片扔了回去,它卻又飛了過來,打在他身上!這時哈奇森再觀察屋里的其它動靜--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放在地上的一根大鐵棒竟然飛了起來,在空中懸浮了一秒鐘,然后"砰"的一聲,又摔到了地上!
發生了什么?
為了搞清楚真相,哈奇森一次次地重復他的實驗,又有令人驚駭的現象發生。比如:物體持續飄浮起來,像木頭、塑料、泡沫塑料、銅、鋅,它們會在空中盤旋,來回穿梭,形成旋渦并且不斷升起,甚至有些物體會以驚人的速度自動拋出,撞擊到人身上。
但這樣的魔幻效應并不是時時都發生的,有時需要靜靜地等上好幾天的時間才能看到一次,而在大多數時間里,沒有任何異常狀況發生。后來,通過對儀器不斷地變換位置,比如光譜分析器、磁力計、蓋格計數器(蓋格計數器其實是輻射探測器的一種,可用來測量肉眼看不見的帶電微粒)等儀器,哈奇森終于摸透了魔幻效應的"脾性",可以很快制造出魔幻效應了。
進一步的實驗還發現:由水泥和石頭堆砌起來的屋子周圍會突然起火;鏡子自己碎裂,碎片能飛到100米之外!金屬會卷曲、破裂,甚至會碎成面包屑狀的粉末;不同的金屬可以在室溫下熔合在一起,有的金屬可以變成果凍或泥的狀態,當儀器所產生的場被撤走后,它們會重新變硬;空中出現光束,緊接著無數光環顯現,與此同時,容器中的水開始打旋……
真是聞所未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無數人都爭搶著去看哈奇森的實驗。哈奇森還向人們展示了無數實驗中留下的樣品--那些被"劈"開的金屬、被彎曲了的粗大鋼條、從鋁塊中冒出來的硬幣……
53海潮效應
海水因天體的引力而涌起,引力大則出現大潮,引力小則出現小潮,引力過弱則無潮。此乃海潮效應。人才與社會時代的關系也是這樣。社會需要人才,時代呼喚人才,人才便應運而生。依據這一效應,作為國家,要加大對人才的宣傳力度,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風氣。對于一個單位來說,重要的是要通過調節對人才的待遇,以達到人才的合理配置,從而加大本單位對人才的吸引力。現在很多知名企業都提出這樣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以待遇吸引人,以感情凝聚人,以事業激勵人。
54海格力斯效應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你跟我過不去,我也讓你不痛快"。被稱為"海格力斯效應"。這是指一對一的人際互動。這是一種人際間或群體間存在的怨怨相報、致使仇恨越來越深的社會心理效應。希臘神話故事中有位英雄大力士,叫海格力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路上,看見腳邊有個像鼓起的袋子樣的東西,很難看,誨格力斯便踩了那東西一腳。誰知那東西不但沒被海格力斯一腳踩破,反而膨脹起來,并成倍成倍地加大,這激怒了英雄海格力斯。他順手操起-根碗口粗的木棒砸那個怪東西,好家伙,那東西竟膨脹到把路也堵死了。海格力斯奈何不了他,正在納悶,一位圣者走到海格力斯跟前對他說:"朋友.快別動它了,忘了它,離它遠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惹它,它便會小如當初;你若侵犯它,它就會膨脹起來與你敵對到底。"仇恨正如海格力斯所遇到的這個袋子,開始很小,如果你忽略它,矛盾化解,它會自然消失;如果你與它過不去,加恨于它,它會加倍地報復。
55赫洛克效應
心理學家赫洛克(e.b.hunlock)曾做過一個實驗,他把被試分成四個等組,在四種不同誘因的情況下完成任務。第一組為表揚組,每次工作后予以表揚和鼓勵;第二組為受訓組,每
次工作后嚴加訓斥;第三組為被忽視組,不予評價只讓其靜聽其它兩組受表揚和挨批評;第四組為控制組,讓他們與前三組隔離,不予任何評價。結果工作成績是前三組均優于控
制組,受表揚組和受訓斥組明顯優于忽視組,而受表揚組的成績不斷上升。這個實驗表明:及時對工作結果進行評價,能強化工作動機,對工作起促進作用。適當表揚的效果明顯
優于批評,而批評的效果比不予任何評價的好。
56黑暗效應
在光線比較暗的場所,約會雙方彼此看不清對方表情,就很容易減少戒備感而產生安全感。在這種情況下,彼此產生親近的可能性就會遠遠高于光線比較亮的場所。心理學家將這種現象稱之為"黑暗效應"。
有個這樣的案例:有一位男子鐘情于一位女子,但每次約會,他總覺得雙方談話不投機。有一天晚上,他約那位女子到一家光線比較暗的酒吧,結果這次談話融洽投機。從此以后,這位男子將約會的地點都選擇在光線比較暗的酒吧。幾次約會之后,他倆終于決定結下百年之好。 社會心理學家研究后的結論是,在正常情況下,一般的人都能根據對方和外界條件來決定自己應該掏出多少心里話,特別是對還不十分了解但又愿意繼續交往的人,既有一種戒備感,又會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好的方面盡量展示出來,把自己弱點和缺點盡量隱藏起來。因此,這時雙方就相對難以溝通。蝴蝶效應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 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個氣象學家提及,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正確,一個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在以后的演講和論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詩意的蝴蝶。對于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個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后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 蝴蝶效應通常用于天氣,股票市場等在一定時段難于預測的比較復雜的系統中。此效應說明,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蝴蝶效應"在社會學界用來說明:一個壞的微小的機制,如果不加以及時地引導、調節,會給社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戲稱為"龍卷風"或"風暴";一個好的微小的機制,只要正確指引,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將會產生轟動效應,或稱為"革命"。發人深省的"蝴蝶效應"。
57華盛頓合作規律
華盛頓合作規律說的是:一個人敷衍了事,兩個人互相推諉,三個人則永無成事之日。這多少有點類似于"三個和尚"的故事。
人與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簡單相加,而是要復雜和微妙得多。在人與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一個人的能力都為1,那么10個人合作的結果有時比10大得多,有時甚至比1還要小。因為人不是靜止的物,而更像方向不同的能量,相互推動時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觸時則一事無成。
58蝴蝶效應
先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氣象學家洛倫茲(lorenz)的發現談起。為了預報天氣,他用計算機求解仿真地球大氣的13個方程式。為了更細致地考察結果,他把一個中間解取出,提高精度再送回。而當他喝了杯咖啡以后回來再看時竟大吃一驚:本來很小的差異,結果卻偏離了十萬八千里!計算機沒有毛病,于是,洛倫茲(lorenz)認定,他發現了新的現象:"對初始值的極端不穩定性",即:"混沌 ",又稱"蝴蝶效應",亞洲蝴蝶拍拍翅膀,將使美洲幾個月后出現比狂風還厲害的龍卷風!這個發現非同小可,以致科學家都不理解,幾家科學雜志也都拒登他的文章,認為"違背常理":相近的初值代入確定的方程,結果也應相近才對,怎幺能大大遠離呢!線性,指量與量之間按比例、成直線的關系,在空間和時間上代表規則和光滑的運動;而非線性則指不按比例、不成直線的關系,代表不規則的運動和突變。如問:兩個眼睛的視敏度是一個眼睛的幾倍?很容易想到的是兩倍,可實際是 6-10倍!
這就是非線性:1+1不等于2。激光的生成就是非線性的!當外加電壓較小時,激光器猶如普通電燈,光向四面八方散射;而當外加電壓達到某一定值時,會突然出現一種全新現象:受激原子好象聽到"向右看齊"的命令,發射出相位和方向都一致的單色光,就是激光。非線性的特點是:橫斷各個專業,滲透各個領域,幾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時時有。" 如:天體運動存在混沌;電、光與聲波的振蕩,會突陷混沌;地磁場在400萬年間,方向突變16次,也是由于混沌。甚至人類自己,原來都是非線性的:與傳統的想法相反,健康人的腦電圖和心臟跳動并不是規則的,而是混沌的,混沌正是生命力的表現,混沌系統對外界的刺激反應,比非混沌系統快。由此可見,非線性就在我們身邊,躲也躲不掉了。 1979年12月,洛倫茲(lorenz)在華盛頓的美國科學促進會的一次講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有可能會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卷風。他的演講和結論給人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從此以后,所謂"蝴蝶效應"之說就不脛而走,名聲遠揚了。
"蝴蝶效應"之所以令人著迷、令人激動、發人深省,不但在于其大膽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學色彩,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學內涵和內在的哲學魅力。混沌理論認為在混沌系統中,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我們可以用在西方流傳的一首民謠對此作形象的說明。這首民謠說: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只蹄鐵; 壞了一只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斗;輸了一場戰斗,亡了一個帝國。馬蹄鐵上一個釘子是否會丟失,本是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但其"長期"效應卻是一個帝國存與亡的根本差別。這就是軍事和政治領域中的所謂"蝴蝶效應"。有點不可思議,但是確實能夠造成這樣的惡果。一個明智的領導人一定要防微杜漸,看似一些極微小的事情卻有可能造成集體內部的分崩離析,那時豈不是悔之晚矣?
橫過深谷的吊橋,常從一根細線拴個小石頭開始。
59環境效應
當回憶時的情境和學習時所情境完全一樣時,記憶效果最佳。通常把這一現象稱為環境效應。如果你要在某一課堂進行考試,那么在這個課堂里學習材料比在圖書館或宿舍里學習更為有利。這個概念是和刺激的泛化緊密相聯的。當然,環境是指一個人學習和回憶時的周圍情境,如房子的大小、墻壁的顏色、噪音的量等等。近來,這個概念已經擴大到包括學習者學習和回憶時的生理狀態。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的身體也是他所處環境的一部分。因此,為了得到最佳的記憶,產生積極的環境效應,一個人的身體狀況在學習和回憶時也應盡可能地相似。
本周熱門:
相關推薦:
(責任編輯: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