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構建新發展格局
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第十二章 暢通國內大循環
依托強大國內市場,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
第一節 提升供給體系適配性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適應引領創造新需求能力。適應個性化、差異化、品質化消費需求,推動生產模式和產業組織方式創新,持續擴大優質消費品、中高端產品供給和教育、醫療、養老等服務供給,提升產品服務質量和客戶滿意度,推動供需協調匹配。優化提升供給結構,促進農業、制造業、服務業、能源資源等產業協調發展。完善產業配套體系,加快自然壟斷行業競爭性環節市場化,實現上下游、產供銷有效銜接。健全市場化法治化化解過剩產能長效機制,完善企業兼并重組法律法規和配套政策。建立健全質量分級制度,加快標準升級迭代和國際標準轉化應用。開展中國品牌創建行動,保護發展中華老字號,提升自主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率先在化妝品、服裝、家紡、電子產品等消費品領域培育一批高端品牌。
第二節 促進資源要素順暢流動
破除制約要素合理流動的堵點,矯正資源要素失衡錯配,從源頭上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健全實體經濟中長期資金供給制度安排,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增強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功能。實施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與實體經濟均衡發展。有效提升勞動者技能,提高就業質量和收入水平,形成人力資本提升和產業轉型升級良性循環。健全城鄉要素自由流動機制,構建區域產業梯度轉移格局,促進城鄉區域良性互動。
第三節 強化流通體系支撐作用
深化流通體制改革,暢通商品服務流通渠道,提升流通效率,降低全社會交易成本。加快構建國內統一大市場,對標國際先進規則和最佳實踐優化市場環境,促進不同地區和行業標準、規則、政策協調統一,有效破除地方保護、行業壟斷和市場分割。建設現代物流體系,加快發展冷鏈物流,統籌物流樞紐設施、骨干線路、區域分撥中心和末端配送節點建設,完善國家物流樞紐、骨干冷鏈物流基地設施條件,健全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發展高鐵快運等鐵路快捷貨運產品,加強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建設,提升國際海運競爭力。優化國際物流通道,加快形成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網絡。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流通企業,支持便利店、農貿市場等商貿流通設施改造升級,發展無接觸交易服務,加強商貿流通標準化建設和綠色發展。加快建立儲備充足、反應迅速、抗沖擊能力強的應急物流體系。
第四節 完善促進國內大循環的政策體系
保持合理的財政支出力度和赤字率水平,完善減稅降費政策,構建有利于企業擴大投資、增加研發投入、調節收入分配、減輕消費者負擔的稅收制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創新結構性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力度,規范發展消費信貸。推動產業政策向普惠化和功能性轉型,強化競爭政策基礎性地位,支持技術創新和結構升級。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制度。
第十三章 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立足國內大循環,協同推進強大國內市場和貿易強國建設,形成全球資源要素強大引力場,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加快培育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第一節 推動進出口協同發展
完善內外貿一體化調控體系,促進內外貿法律法規、監管體制、經營資質、質量標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等相銜接,推進同線同標同質。降低進口關稅和制度性成本,擴大優質消費品、先進技術、重要設備、能源資源等進口,促進進口來源多元化。完善出口政策,優化出口商品質量和結構,穩步提高出口附加值。優化國際市場布局,引導企業深耕傳統出口市場、拓展新興市場,擴大與周邊國家貿易規模,穩定國際市場份額。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深化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貿易促進平臺、國際營銷服務網絡建設,加快發展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等新模式,鼓勵建設海外倉,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創新發展服務貿易,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開放平臺建設,提升貿易數字化水平。實施貿易投資融合工程。辦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等展會。
第二節 提高國際雙向投資水平
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以高水平雙向投資高效利用全球資源要素和市場空間,完善產業鏈供應鏈保障機制,推動產業競爭力提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有序推進電信、互聯網、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相關業務開放。全面優化外商投資服務,加強外商投資促進和保護,發揮重大外資項目示范效應,支持外資加大中高端制造、高新技術、傳統制造轉型升級、現代服務等領域和中西部地區投資,支持外資企業設立研發中心和參與承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鼓勵外資企業利潤再投資。堅持企業主體,創新境外投資方式,優化境外投資結構和布局,提升風險防范能力和收益水平。完善境外生產服務網絡和流通體系,加快金融、咨詢、會計、法律等生產性服務業國際化發展,推動中國產品、服務、技術、品牌、標準走出去。支持企業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提高跨國經營能力和水平。引導企業加強合規管理,防范化解境外政治、經濟、安全等各類風險。推進多雙邊投資合作機制建設,健全促進和保障境外投資政策和服務體系,推動境外投資立法。
第十四章 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
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建設消費和投資需求旺盛的強大國內市場。
第一節 全面促進消費
順應居民消費升級趨勢,把擴大消費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促進消費向綠色、健康、安全發展,穩步提高居民消費水平。提升傳統消費,加快推動汽車等消費品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健全強制報廢制度和廢舊家電、消費電子等耐用消費品回收處理體系,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培育新型消費,發展信息消費、數字消費、綠色消費,鼓勵定制、體驗、智能、時尚消費等新模式新業態發展。發展服務消費,放寬服務消費領域市場準入,推動教育培訓、醫療健康、養老托育、文旅體育等消費提質擴容,加快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適當增加公共消費,提高公共服務支出效率。擴大節假日消費,完善節假日制度,全面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區域消費中心。完善城鄉融合消費網絡,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覆蓋面,改善縣域消費環境,推動農村消費梯次升級。完善市內免稅店政策,規劃建設一批中國特色市內免稅店。采取增加居民收入與減負并舉等措施,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持續釋放消費潛力。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完善質量標準和后評價體系,健全缺陷產品召回、產品傷害監測、產品質量擔保等制度,完善多元化消費維權機制和糾紛解決機制。
第二節 拓展投資空間
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率,保持投資合理增長。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市政工程、農業農村、公共安全、生態環保、公共衛生、物資儲備、防災減災、民生保障等領域短板,推動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推進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的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面向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川藏鐵路、西部陸海新通道、國家水網、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星際探測、北斗產業化等重大工程,推進重大科研設施、重大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公共衛生應急保障、重大引調水、防洪減災、送電輸氣、沿邊沿江沿海交通等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建設。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形成市場主導的投資內生增長機制。健全項目謀劃、儲備、推進機制,加大資金、用地等要素保障力度,加快投資項目落地見效。規范有序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推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健康發展,有效盤活存量資產,形成存量資產和新增投資的良性循環。
(責任編輯: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