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考生順利通過教師資格證考試,小編特根據教師資格證綱為大家搜集整理了2014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重點,希望對您全面熟悉教師資格證考試課程有所幫助!
三、人格理論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體系龐大,包羅萬象。他的人格理論強調人是受潛意識本能驅動的,幼年生活經驗決定個人今后的命運。這個以潛意識本能驅力為中心概念而建立起來的理論,也稱為精神動力學理論。
弗洛伊德把人格看作是一個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心理結構組成的動力系統。人的大多數行為都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共同活動的結果。
本我是唯一與生俱來的人格結構,由生物本能和欲望組成。本我遵循快樂原則行事,而不顧及任何生理上或社會性的限制,并要求立即得到滿足。當嬰兒看見他想要的東西時,不論這東西是不是別人的或可能有害的,他會不顧一切地要得到它。本我的沖動都是潛意識的,是我們知覺不到的。
在新生兒與外部世界互動的頭兩年,人格結構的第二個部分——自我逐漸發展起來。自我遵循現實原則行動。即是說,自我的任務是在衡量現實的條件下,滿足本我的沖動。由于本我沖動通常不為社會所允許,所以自我的工作就是把這些沖動保留在潛意識中。自我不同于本我,能自由地運作于知覺到的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之中。
當兒童成長到5歲左右,人格結構的第三部分——超我開始形成。超我所代表的是社會要求,特別是來自于父母的價值和標準。超我的一部分稱為良心,是個人的道德標準。當個人的行為違反了這種標準時,便會受到良心的責備而感到內疚。超我的另一部分稱為自我理想,是個人在幼年時受到父母贊揚或獎賞的那些行為。自我理想是個人的目標和抱負的源泉,當達到這種標準時就會為此而感到自豪。人格結構的三部分常常處在相抗衡的狀態之中。健康人的自我會防止本我和超我過分操縱其人格,
自我的目的是找到一條途徑同時能滿足本我和超我的需求。不過,這往往是相當困難的。人的潛意識是人格三部分的戰場。自我既要與現實保持聯系,同時又要協調人格的其余兩部分的要求。
(二)埃里克森的社會性發展階段理論
1.人格的發展階段
埃里克森把人格發展看作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并將其擴展到人的生命全程,認為人格的發展要經歷順序不變的八個階段,每個階段中個體均面臨~種發展危機及發展任務。
(1)基本的信任感對基本的不信任感(0—1.5歲)
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發展對周圍世界,尤其是對社會環境的基本態度,培養信任感。兒童面臨的第一個基本沖突是信任對不信任。這種信任或不信任的態度,在以后的發展階段中,將由對父母擴展到對其他人。因此,個體自嬰兒期起與父母之間所建立的以信任為基礎的社會關系,將是他以后與他人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人格基礎。
(2)自主感對羞恥感與懷疑(2—3歲)
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自主性。埃里克森認為這個階段的兒童具有雙重渴望:既想獲得父母的支持,同時也渴望父母能放手讓自己做主。本階段兒童初步嘗試獨立處理事情,如果父母允許幼兒去做他們能力所及的事,鼓勵幼兒的獨立探索愿望,幼兒就會逐漸認識自己的能力,養成自動自主的個性;反之,父母過分溺愛和保護或過分批評指責,就可能使兒童懷疑自己對自我和環境的控制能力,使之產生一種羞恥感。這一階段發展順利者能按社會要求表現目的性行為;發展障礙者的心理特征是缺乏信心,行動畏首畏尾。
(3)主動感對內疚感(4—5歲)
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主動性。由于身體活動能力和語言的發展,兒童有可能把他的活動范圍擴展到家庭之外。然而有限的能力常使兒童的主動活動受到成人的禁止,使他們感到內疚,從而可能會降低兒童活動的熱情。因此,本階段的危機在于兒童既要發展自己的主動性,又要避免那些可能會被禁止的活動。這一階段發展順利者的心理特征是主動好奇,行動有方向,開始有責任感;發展障礙者的心理特征是畏懼退縮,缺少自我價值感。
(4)勤奮感對自卑感(6—11歲)
該階段發展任務是培養勤奮感。這個時期,絕大多數兒童已經進入學校,第一次接受社會賦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的社會任務。如果兒童在學習中及其他集體活動中獲得更多的成功經驗,就有利于兒童養成勤奮進取的人格,而其中的挫折和失敗則導致了自卑感。如果說前三階段對兒童影響最大的是家庭因素,那么這一階段對兒童影響最大的則是學校因素。本階段形成的勤奮進取的性格會延至成年,使其樂于工作并能良好地適應社會。若形成自卑心理,往往是以后學業頹廢的重要原因。
(5)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12~18歲)
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個體組織自己的動機、能力、信仰及其活動經驗而形成的有關自我的一致性形象。在青少年時期,“我是誰”成為一個重要問題。他們能夠把自己的各種形象綜合成一個有意義的整體,對自己的過去、現在、將來產生一種“內在相同和連續”之感。同時,他們也開始認識自己和別人的異同,認識現在和未來在社會中的關聯。這一階段發展順利者的心理特征是有了明確的自我觀念和自我追求的方向;發展障礙者的心理特征是生活無目的、無方向,時而感到彷徨迷失。
(6)親密感對孤獨感(成年早期)
本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建立新型人際關系,克服親密感和孤獨感之間的沖突。這一時期是人們進行求愛和過早期家庭生活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個體往往十分關注鏡像自我、注重印象管理、關注自身的前途和發展。發展順利者與人相處有親密感;發展障礙者與社會疏離,感到寂寞孤獨。
(7)繁殖感對停滯感(成年中期)
本階段的發展任務是顯示自己的生產能力、創造力等基本能力,把它用于撫養下一代和關懷社會。發展順利者的心理特征是熱愛家庭、關心社會,有責任感和義務感;發展障礙者的心理特征是不關心別人和社會,缺少生活意義。
(8)自我整合對絕望感(成年晚期)
這一階段個體的發展受前幾個階段發展的影響極大。人們回顧自己的一生,解決最終的同一性危機。發展順利者會隨心所欲、安享晚年;發展障礙者的心理特征是悔恨舊事,失望、沮喪。
2.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在教育中的地位
(1)適當的教育有利于兒童人格的健康發展
埃里克森的理論告訴我們,只有適當的教育才能有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適當的教育必須是符合兒童心理特點,能滿足兒童心理需求的教育。家庭和學校為兒童設計的教育情境必須達到這樣的要求,才能有利于兒童的成長。
(2)幫助學生建立勤奮感,克服自卑感
埃里克森認為,指導有方的教師對學生勤奮感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強調教師對學生行為的評價及課堂組織的方法對兒童自我概念產生著重要影響。因此,教師必須具有積極的學生觀,并對學生的行為多作積極評價。
(3)化解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危機
青少年時代是一個騷動的年齡,各方面都處于劇變時期。青少年希望被當做成人看待,他們愿以表示自己長大成人的行為作反應?;谶@一點,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獨立性的發展,不能再把中學生當孩子;給以明確的指示,讓其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務;關注同伴之間的交往和影響;鼓勵青少年自我教育。
編輯推薦:
更多關注:教師資格考試介紹 教師資格考試培訓 教師資格考試教材 掌上平臺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
教師資格
[筆面護航班]
筆試+面試 協議保障 2期重學高端服務
教師資格
[沖關暢學班]
入門+進階 精選教材 協議保障 1期重學
教師資格
[精品樂學班]
課程模塊 準題庫自主練習重點強化學科全面
教師資格
[面試特訓班]
全新升級模塊 協議重學 研發資料班主任督學
教師資格
[面試精品班]
課程模塊 學科試講 高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