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妞这里只有精品_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应用_亚洲区一二三四区2021_色多多污污下载

當前位置:

2015年選調生考試《申論》模擬試題2

發表時間:2014/12/2 14:19:02 來源:互聯網 點擊關注微信:關注中大網校微信
關注公眾號

(新型城鎮化建設)

滿分:100分時限:150分鐘

一、注意事項

1.本題本由給定資料與作答要求兩部分構成。考試時限為150分鐘。其中。閱讀給定資料參考時限為40分鐘,作答參考時限為110分鐘。

2.請在題本、答題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填寫自己的姓名和準考證號,并用2B鉛筆在準考證號對應的數字上填涂。

3.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在答題卡上指定的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的作答無效!

4.待監考人員宣布考試開始后。你才可以開始答題。

5.所有題目一律使用現代漢語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監考人員宣布考試結束時,考生應立即停止作答。將題本、答題卡和草稿紙都翻過來留在桌上,待監考人員確認數量無誤、允許離開后,方可離開。

嚴禁折疊答題卡!

二、給定資料

1.十多年來,貼在華新民身上的“標簽”越來越多:“北京老胡同的守護神”“與推土機作戰的女人”“阻礙城市化的守舊者”——而更多人津津樂道的是她的法國背景與血統。

“別叫我‘外國人’,我是中國人。”華新民用藍色的眸子盯著記者,解釋道:“一個在胡同里長大的北京孩子。”

她最大的愿望是讓推土機與拆遷隊停下來,別再毀滅老北京城,別再毀滅她的故鄉。在現實里,她屢戰屢敗,卻又屢敗屢戰。

這位高鼻梁、深眼眶、留著披肩燙發的57歲婦女,操著地道的京腔,常掛在嘴邊的話是:“你看了我最近寫的×X文章了嗎?”拋開外貌上的差異,好似一位愛嘮叨的居委會大姐。她現在的住所“遂安伯胡同27號”,藏在繁華的金寶街東側。街對面的紅星胡同18號院,華新民出生的地方,早在“文革”時期就被房管所拆掉了。而六年前,另一間老宅19號院,也被那條號稱“世界第十一大商業街”、堪比“紐約第五大道”的金寶街所淹沒。現在,在這條寬敞的金寶街兩旁,立著數不清的豪華奢侈品的廣告牌。

“我的祖父和父親,一生致力于北京的城市建設,而我這半輩子最討厭的詞,卻是城市化。”她頓了頓,“是偽城市化。如果我祖父看到古城現在給毀成這樣,得多心痛啊。”

在華新民的記憶里,那時候的四合院,都屬于“獨門獨院”,配有各自的廁所一一盡管是茅廁,但很少有“幾戶人家共用一間廁所”的情況,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淘糞工人來清理。很多胡同是元代時期就建成的,卻保存得很完整。無論是大宅子還是四方小院,每家民宅的主人都愛護有加,拾掇得內外整潔----很多家具和老物件都具有文物價值,卻很融洽地與老北京人的生活結合在一起。

“那時的北京城,是平的,天很藍。”華新民抬頭看著屋頂,“純藍。”但她對故鄉的美好回憶,到1966年戛然而止,之后的幾十年,再也沒恢復過。華新民在法國結婚,后來又隨丈夫旅居香港,生下兩個女兒。可“背井離鄉”的她,一直懷念著自己兒時那美麗的古城。90年代初,她回到這片土地,卻慢慢發現情況“變得更糟了”。

當時的北京城,正處于一場“造樓運動”的前夕。幾年之后,有不少“拆”字悄悄爬上了老胡同的墻頭。1998年,走在西單路口的時候,華新民在“仿佛一夜之間就長出來”的高樓之間迷路了。兒時那些與故鄉有關的建筑:遂安伯胡同、無量大人胡同、東堂子胡同等五條元代胡同的主體,諸多文化名人故居原址、無數座美麗的四合院……全都在這場曠日持久的“造樓運動”中消逝了。

主張拆胡同的觀點里,有兩條核心內容:居住環境臟亂差,居住空間無法滿足越來越多的城市遷入者。可華新民認為,這些都是偽命題:歷史遺留問題造成的現狀,為什么要讓老居民承擔無端的責任?北京城曾經有三千多條胡同,現在只剩下三分之一,總面積不到20平方公里——難道非要把所有的高樓都蓋在二環以內?

“一位作家曾說,中國用不到四十年的時間,完成了西方四百年才能實現的城市化。”華新民對此這樣說道,“這不是夸獎,是恥辱。”

2.對于鄉愁,每個人都有著極其復雜的情感。一個生命的過程,除開父母給我們的肉身這個硬件以外,還有就是故鄉給我們的最初的精神軟件。我們的硬件和軟件都在故鄉基本形成。即便我們走了千山萬水,到了異國他鄉,故鄉的那些人,故鄉的那些事,故鄉的山和故鄉的水,仍舊是你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

故鄉母親化,是我們最大的情感認同。這樣的情愫,一直存于我們深深的腦海里。就像余光中筆下流淌、羅大佑悠悠吟唱的《鄉愁四韻》: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那酒一樣的長江水,醉酒的滋味,是鄉愁的滋味。淺淺哼唱、娓娓動人。長江水、海棠紅、雪花白構成的詩意鄉愁,只能在想象中氤氳。

快速膨脹的城市規模,也使一些城市不堪重負,“城市病”愈加明顯。曾經古老鄉村的風景,因為時代飛速發展,整個鄉土中國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城鎮化的號角聲中,我們看到了63年來最枯竭的長江,看到了被灰霾籠罩的海棠花,看到了被拆成廢墟的家園,看到了千篇一律的玻璃幕墻,所有的詩意,都只能化在腳下飛馳而過的車水馬龍中。

這樣的改變僅僅只是在十幾年間。2001年,我國在“十五”計劃綱要中首次提出實施城鎮化戰略。截至2011年,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1.27%,城鎮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達到6.9億人。至2011年年末,中國共有657個設市城市,建制鎮增加至19683個。

全國共有30個城市常住人口超過800萬人,其中13個城市人口超過1000萬人。中國國內城市的建成區面積擴張了50%,而城鎮人口只增加了26%。大力推動城市化建設,在一些地方變成了追求GDP增長的“跑馬圈地”,成了塑造政績的大拆大建。

作為城市的對立面,村莊的消失也相當的驚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在公開場合指出,據國家統計數據顯示:2000年,中國有360萬個自然村,到2010年,減少到270萬個。10年內,90萬個村子消失了,相當于每天有將近300個自然村落消失,而這些自然村中包括眾多文化歷史悠久的古村落。他說,但是從來沒有村莊史,所以消失什么樣的村莊,從村莊中消失了什么,沒人能知道。

“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一一中國人最詩意和溫情的生活方式永遠無法離開鄉村田園背景。而現實是“美麗鄉村”已成概念,“千瘡百孔”才是現狀。工業品下鄉、遍地垃圾、土地有毒、河流污染、癌癥村頻出,婚喪嫁娶的儀式、各種節日傳統不斷簡化消失,教育和生活分離,學生們知道北京天安門有什么,卻不知道家鄉有什么。農業比較效益一直下降,農民紛紛出外打工,農村里只剩下小孩、老人……

3.“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運用了“鄉愁”這一帶著社會、文化因素的語詞,格外引人矚目。以下是幾位專家對“記得住鄉愁”的理解:

專家1:故鄉是每個中國人都急于掙脫、掙脫后又天天懷念的地方,這就是人生旅途中對家鄉的情感糾結。“鄉愁”一詞寄托著游子對故鄉記憶的眷戀和思念。愁之所生者有二,一愁思而不得見,二愁見了已面目全非。只有留得住原汁原味的鄉土風貌,才會留得住夢繞魂牽的不老記憶。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高速推進,人們被城市五光十色、燈紅酒綠的美景所陶醉,一個“城鎮化就是以工業取代農業、城市取代農村”的觀念正在膨脹。觀照“鄉愁”,重新審視城鎮化過程中的鄉村的價值定位,已成為必須直面的問題。此次城鎮化工作會議廓清了人們關于城鎮化建設的這些誤區。

專家D:“讓居民記得住鄉愁”,讓人們感到一種暖意。鄉愁其實與鄉戀之情共存,在城里的,無論新居民還是老居民,都有一種對鄉村的親近愿望。這種鄉愁或鄉戀之情,本質上是兩種心理依賴:一是對益于健康的自然環境的依賴;二是對親善人際關系的依賴。總的來說,是要建設一個讓居民保有鄉戀之情的溫馨城市。

專家Y:“讓居民記得住鄉愁”,這一精彩表述深刻揭示了城鎮化發展與鄉村文化傳承的問題。城鎮化不僅僅是“圈地蓋樓”,也不僅僅是表面的“冠冕堂皇”,每個城鎮都應該有自己的內涵。當你走進這些位于鄉村的中小城鎮,你會感到不是在鄉村,倒像是身在美麗的城市,你會看到文明生產、體面生活的農民,發現他們工作有序、生活有度的思想境界,感受人與人平等、和睦,人與社會、自然和諧的氣氛,這大約就是“記得住鄉愁”的城鎮化。

4.近十年來,越來越多離鄉的進城者,回鄉后一次比一次失望。故鄉,已非記憶中那樣溫馨了,熟悉的長輩一個個逝去,一棟棟房子空空蕩蕩,無序的開發和污染吞噬著廣大鄉村。更令人憂心的是:鄉村已不是一個生態完整的社會了,常年只有最弱勢的兩類人:老人和小孩留守,靠打工的成年人寄錢回來維持生活,而代表都市文化的電視,也幾乎消滅了除打牌賭博之外其他傳統的鄉村娛樂方式。

鄉村凋敝了,甚至有許多離鄉的人說,誰的故鄉不淪陷?這種淪陷,不是外敵拿著刀槍明火執仗入侵導致的,而是以市場經濟為借口,城市對本來已處于弱勢的鄉村一次全方位的資源掠奪。

對大批青壯年勞動力進城謀生、鄉村呈現出“空心化”“凋敝”的狀態,歷史學家W先生說,這是中國城市化的必然。他認為,這種“凋敝”其實是中國經濟轉型、社會轉型一種值得肯定的現象。只有剩余勞動力從鄉村土地上轉移到城市的第二、第三產業,農業因此出現集約化耕作,中國的農村和農業才有出路。

但中國滯后的戶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使附著在這兩大制度上的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水平城鄉差別甚大,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社會成本過高,生在農村的人承受了不應該承受的痛苦。

城市人口的比例急劇增加,城市成為全社會經濟的發動機,這當然是一個國家從農業社會向工商業社會轉型的必然。然而,在過去的三十余年中,這種人口、資源由鄉村向城市的轉移是不正常、不平等的。

最有創造力的年輕人進了城,他們充當著都市社會的“腳手架”,但他們多數人的醫療、養老以及子女的教育,城市的管理者并不為之負責,而是將包袱扔給鄉村;在開發商的推土機下,鄉村的土地一點點被商品房和廠房吞噬。礦產、森林乃至水源,一切有價值的東西,都在“交易自由”的幌子下被拿走……

現在,鄉村的清明節比春節還熱鬧。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其整個家庭已在城里生根發芽,無至親在老家,春節回來過節毫無意義,只有老人和孩子還留在鄉村的人才有回家過年的動力。而清明節則不然,許多人因祖墳還在老家,紛紛開著私家車回來掃墓。

鄉村的活人世界,還不如死者的墳塋對進城者更有吸引力,這顯然太不正常了。這一幕不能再延續下去,中國,必須要有新一輪的“歸鄉”。

這種“歸鄉”,不僅是城市居民回鄉尋找精神上的慰藉,也是資本、人才以及有活力的文化的“歸鄉”。

5.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曾指出,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推動城鎮化向質量提升轉變,做到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十分重視新型城鎮化建設,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他強調,中國的城鎮化,其規模之大為人類歷史所未有,不僅對中國的發展很重要,而且會影響世界。

李克強指出,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然趨勢,也是廣大農民的普遍愿望,它不僅可以帶動巨大的消費和投資需求,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其直接作用還是富裕農民、造福人民。

“我在農村調研的時候,經常和農民們聊天,他們在談到對未來生活的愿望時,不少人用一句簡潔的話來表達,說是希望過上和城里人一樣好的日子。這在過去對農民來說是奢望。”李克強說,現在,中國城鎮化的大門給農民打開了,農民可以進城從事二、三產業,而留在農村的,通過適度規模經營,都可以增收致富。現在每年有一千多萬農民轉移到城鎮,這是必然的趨勢。

李克強指出,我們強調的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現在大約有2.6億農民工,使他們中有愿望的人逐步融人城市,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要有就業支撐,有服務保障。李克強指出,城鎮化不能靠攤大餅,還是要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東、中、西部地區因地制宜地推進。還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邊是高樓林立,一邊是棚戶連片。

“本屆政府下決心要再改造一千萬戶以上各類棚戶區,這既是解決城市內部的二元結構,也是降低城鎮化的門檻。”他說,尤為重要的是,新型城鎮化必須和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要保住耕地紅線,保障糧食安全,保護農民利益。

李克強指出,城鎮化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會帶來經濟和社會深刻的變化,需要各項配套改革去推進。在推進過程中,還會遇到并且必須解決的各種問題。

6.耀勝筆莊位于江西南昌文港鎮筆都東路,是一幢400平方米的5層農家樓院,這里錯落分布著擇料、結頭、裝套、蒲墩、鑲嵌、擇筆等多個毛筆制作工序間。主人朱耀勝說,現在做筆跟以前不一樣,以前零敲碎打,如今重規模,講品質。一支毛筆從挑選原材料到制成需要40多道工序,所有程序都是手工制作。

一支毛筆成就一個產業,一個產業興起一座城鎮。在6.8平方公里的區域內,文港鎮擁有制筆企業、作坊3100多家,擁有注冊商標108個,產業鏈涉及毛筆、金屬筆制造,筆配件加工,外包裝生產,皮毛交易等各個環節,吸納就業人口3萬多人。擇料工王師傅說:現在全國每十支毛筆就有七支產自這里。

王師傅:“我住在這附近,來了很多年了,現在工資3000多了。”

記者:“你覺得在家門口打工,比去廣東、深圳那邊要好一點嗎?”

王師傅:“肯定好,可以照顧到家里咯,在這里老板買了社保,其他保險也都買了。”

記者調查發現,現在類似文港鎮這樣依靠特色產業發展起來的鄉鎮在江西還有很多。中童鎮的眼鏡,李渡鎮的煙花、醫療器械,八景鎮的建筑陶瓷、物流,田畈街鎮的制鞋業、金剛石刀,安源鎮的煤炭深加工,溫湯鎮的富硒溫泉,等等,都搞得紅紅火火。江西鷹潭市中童鎮黨委書記李兵祥說,現在大家的共識就是一定要把特色產業做“專”、做“精”、做“新”,這樣才能快速形成人流、物流、資金流的集聚。

李兵祥:“在城鎮化建設上,我們最終認為產業是基礎,只有通過產業的發展,才有人口的集聚,從而形成市場。”

產業做大的不僅是各個鄉鎮的經濟總量,更做大了民生和社會保障的盤子。文港鎮鎮長王平輝說,老百姓要看病上學衣食無憂,產業才是金飯碗。

王平輝:“民生保障這一塊,鄉鎮衛生院我們每年投資幾百萬,新區這一塊,在原來老的基礎上進行一個全面的改造和升級。學校這一塊連續兩年投資1000多萬。”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主任李國祥評價說,新型城鎮化關鍵是就業。

李國祥:“為了城鎮化、為了吸引人,搞一些房地產啊,有可能把人吸引進去,但是因為沒有解決就業問題,他們又會外出打工,這樣就會導致城鎮的空心化。所以說怎么樣來通過產業的發展,提高城鎮的集聚效應,關鍵問題是要有特色,就是說要把優勢資源條件變成市場優勢。讓人進得了城,又能夠穩定住。”

7.介休:“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這是陶淵明筆下描繪的世外桃源。這種夢里老家的畫面將不僅僅存在于婺源、周莊,介休市的城鎮化建設業已展現出其自身獨有的美麗。

作為大太原都市圈南部區域性中心城市,介休更注重站在一個更高的起點上,建造一個更具內涵和個性的城市。從產業布局、綠色生態到人文理念,介休的城鎮化不僅是在造城、造市,而是在為這座城市的未來和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的人們積蓄可持續的資源和幸福。

如何建設新型城鎮化?介休的領導們及時謀篇布局,堅持規劃為大、規劃為先、規劃為要,將“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總體規劃“三規合一”,統籌城鎮化總體發展戰略,明確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重點,形成與歷史、文化、生態、發展相襯的城鎮化建設風格。從2006年以來,介休就先后投資3000多萬元委托同濟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山西省城鄉規劃設計院等全國一流的規劃設計單位,高標準編制城鎮規劃。

煙臺:孫曉艷原是煙臺市開發區孫家村人,2005年前后,村莊附近建設立交橋,孫家村整體改造搬入北于家社區,村民有序納入城鎮社保、醫保體系。丈夫王帥是河北村人,村子在富士康煙臺園區的帶動下實施改造,村民陸續遷入富康社區,不覺間他們已融入城市。

一個普通農村家庭的城市蝶變,正是開發區工業化推動城鎮化的生動體現。2012年,該區人均年收入達到3.8萬元,城鎮化率達到93%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城市新區。

開發區的城鎮化道路在煙臺市既有示范意義,也有普遍意義。2012年,全市省級以上園區完成投資670億元,改造農村社區137個,建成區面積300平方公里,聚集人口130萬人,分別占全市城鎮建成區面積和城鎮人口的42%和33%。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就業創業,促進了人口聚集,加快了城鎮化進程,各類園區已成為推進煙臺城鎮化的最大優勢和潛力。

駐馬店:近年來,駐馬店市逐年加大對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進一步完善城鎮功能。加快市區和城鎮之間的路網建設,完成了中心市區開源大道、銅山大道等60多條市政道路的新建和改造,2011年新建和擴建城際間及城鎮間道路290公里。相繼建成了天中廣場、會展中心和圖書館、科技館、群藝館、博物館等一大批公共服務設施,完成了置地公園的升級改造,市體育中心已開工建設。加強城市水、電、氣、暖等設施建設,市中心城區新建和改造供水管網110公里,鋪設燃氣管網25.7公里、供熱管網47公里,保障能力提高了1倍以上。加大城市環衛設施建設力度,中心城區新建了市第二污水處理廠,加大了公廁和垃圾處理站建設力度。

重視城市園林綠化,“十一五”期間新增綠化面積約135萬平方米,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34%、40.2%。同時,各縣也更加重視縣城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加快了道路、公園、園林綠化和文化體育設施建設步伐,縣城建設水平都有了較大提升。

三、作答要求

(一)根據“給定資料3”,談談你對“記得住鄉愁”這一表述的理解。(20分)

要求:全面、準確。不超過200字。

(二)你市正在開展新型城鎮化建設,假設領導派你到“給定資料7”中所述的幾個城市參觀考察,請撰寫一份新型城鎮化建設情況考察報告。(30分)

要求:(1)不必考慮格式,寫出標題和正文即可;

(2)扣緊材料,重點突出;

(3)語言流暢,有邏輯性;

(4)不超過500字。

(三)“給定資料4”結尾寫道:“這種‘歸鄉’,不僅是城市居民回鄉尋找精神上的慰藉,也是資本、人才以及有活力的文化的‘歸鄉’。”請結合你對這句話的思考,聯系自己的感受和社會實踐,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自選角度,見解深刻;

(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于給定資料;

(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

(4)總字數1000--1200字。

編輯推薦:

2015年選調生考試《申論》模擬試題匯總

2015年選調生考試《公共基礎》練習題匯總

2014年選調生考試科目《行測》練習題匯總

更多關注:

2014年全國選調生考試報名時間 報考指南 考試教材 模擬試題

(責任編輯:ldx)

2頁,當前第1頁  第一頁  前一頁  下一頁
最近更新 考試動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