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妞这里只有精品_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应用_亚洲区一二三四区2021_色多多污污下载

2019年一級造價師《土建》第四章第一節重要考點

發表時間:2019/9/25 9:23:21 來源:互聯網 點擊關注微信:關注中大網校微信
關注公眾號

3.大跨度結構吊裝

大跨度結構的體系分為平面結構和空間結構兩大類。平面結構有桁架、剛架與拱等結構,空間結構有網架、薄殼、懸索等結構。

大跨度結構的特點是跨度大、構件重、安裝位置高。因此,合理選擇安裝方法,是大跨度結構施工的重要環節。現就大跨度結構幾種典型的吊裝方法簡述如下:

(1)大跨度結構整體吊裝法施工。整體吊升法是焊接球節點網架吊裝的一種常用方法。它是在地面(單層建筑)或在網架設計位置的下層樓邊上(多層建筑)將網架一次拼裝成整體,然后采用吊升設備將網架整體吊升到設計位置就位固定。此法不需高的拼裝支架,高空作業少,易保證整體焊接質量,但需要大起重量的起重設備,技術較復雜。因此,此法較適合焊接球節點鋼管網架。

根據所用設備的不同,整體吊升法可分為多機抬吊法、拔桿提升法。不論哪種方法,都要合理確定網架吊點的位置。

1)多機抬吊法。多機抬吊法是利用兩臺以上的起重機聯合作業,即將地面錯位拼裝(指拼裝位置與安裝軸線錯開一定距離)好的屋蓋,整體吊過柱頂后,在空中進行移位,降落就位安裝固定。如網架重量較小,或起重機的起重量都滿足要求時,宜將起重機布置在網架兩側。

多機抬吊法的特點是準備工作簡單,吊裝比較方便,但只適用于重量和高度不大的中小型網架結構(多在40m×40m以內)。

2)桅桿吊升法。桅桿吊升法是將網架結構在地面上錯位拼裝后,用多根單柱桅桿(或稱獨角拔桿)將其整體提升到柱頂以上,進行空中移位或旋轉,然后落位安裝。采用此法時柱和桅桿應在網架拼裝前豎立。

采用多根桅桿吊升法的優點是吊裝設備較一般,且桅桿可以自制,起重量可達100?200t,桅桿高可達50?60m,能適合于吊裝高、重、大的屋蓋結構,特別是網架。但由于此法所需設備數量大,勞動力耗用多,所以一般中小型網架可利用自行式起重機吊裝時,盡量不采用桅桿吊升要經濟合理得多。

(2)大跨度結構滑移法施工。滑移法是先用起重機將網架的分塊(榀)單元吊到屋蓋一端搭設的拼裝支架上,然后利用牽引設備將其逐步水平滑移到設計位置,就位后拼裝成整體。按滑移順序有逐條滑移和累計滑移。逐條滑移是起吊一個單元,即將其滑移到設計位置,此法所需的牽引力小(采用滾動摩擦更為有利),且安裝方便,但當高空拼裝地點分散,常需要搭設較多的腳手架。累計滑移(見圖4.1.38)是吊裝一網架單元,就與前一單元進行拼接,一起平移一段距離,然后再吊裝拼接一個單元,如此依次順序進行;每滑移一次再拼裝組合上一個單元,直到遠端滑移到設計位置為止。

滑移法所需的牽引力較大,但高空拼裝作業地點集中在起點一端,搭設腳手架較少。滑移法可采用一般土建單位常用的施工機械,同時還有利于室內土建施工平行作業,特別是場地狹窄,起重機械無法出人時更為有效。故這種新工藝在大跨度桁架結構和網架結構安裝中常常采用。由于在起吊和平移過程中,網架單向受力,與設計時的受力狀態不同,因此,網架結構形式宜采用上下弦正放類型,以減少臨時加固。當網架安裝跨度大于50m時,為減少網架平移時的撓度,宜在跨中增設支點。

(3)大跨度結構高空拼裝法施工。高空拼裝法是先在設計位置搭設滿堂或部分拼裝支架,然后直接將網架桿件和節點吊運到拼裝支架上進行拼裝;或先將網架桿件和節點預拼成小拼單元,再將其吊運到拼裝支架上進行整體拼裝。

高空拼裝法對施工場地,起重設備的能力要求不高,但要搭設滿堂或部分拼裝支架,高空作業量大,且網架幾何尺寸的總調整較麻煩,特別是拼裝支架發生移動、沉降時,校正困難,影響網架的安裝精度。

采用焊接節點的網架(如焊接球節點鋼管網架)時,對安全防火應充分重視。故此法用于螺栓連接(包括螺栓球、高強螺栓)的非焊接節點的各種類型網架較為適宜。此方法目前多用于鋼網架結構的吊裝。

(4)大跨度結構整體頂升法施工。整體頂升法是將網架結構在地面上就位拼裝或現澆后,利用千斤頂的頂升及柱塊的輪番填塞,將其頂升到設計標高的一種垂直吊裝方法。此法所需設備簡單,頂升能力大,容易掌握。但為滿足頂升需要,柱的截面尺寸一般較大。目前此法在國內還只適用于凈空不高和尺寸不大的薄殼結構吊裝中。

根據千斤頂安放位置的不同,頂升法可分為上頂升法和下頂升法兩種。

上頂升法也稱為柱塊法,它是將千斤頂倒置固定于柱帽(柱帽為支托屋面結構的支座)下,在頂升屋蓋過程中,同時配合砌筑柱塊,從而逐步將屋蓋頂升至設計位置。上頂升法的穩定性好,但高空作業較多。

下頂升法的特點是千斤頂在頂升過程中始終位于柱基上,每次頂升循環即在千斤頂上面填筑一個柱塊,無須臨時墊塊,屋蓋隨柱徐徐上升,直至設計標高為止。下頂升的高空作業少,但在頂升時穩定性較差,所以工程中一般較少采用。

4.升板法施工

升板法施工是指樓板用提升法施工的板柱框架結構工程。升板法施工的方法是利用柱子作為導桿,配備相應的提升設備,將預制在地面上的各層樓板,提升到設計標高,然后加以固定。其施工順序是:先將預制柱吊裝好,再澆筑室內地坪,然后以地坪作為胎膜,就地疊層澆筑各層樓板和屋面板,待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利用沿柱自升的提升機,將柱作為提升支承和導桿,把各層板逐一提升到設計標高,并加以固定。

升板結構及其施工特點:柱網布置靈活,設計結構單一;各層板疊澆制作,節約大量模板;提升設備簡單,不用大型機械;高空作業減少,施工較為安全;勞動強度減輕,機械化程度提高;節省施工用地,適宜狹窄場地施工;但用鋼量較大,造價偏高。

四、建筑工程防水和保溫工程施工技術

(一)屋面防水工程施工

屋面防水工程根據防水材料的不同又可分為卷材防水層屋面(柔性防水層屋面)、涂膜防水屋面、剛性防水屋面等。目前應用最普遍的是卷材防水屋面。

1.屋面防水的基本要求

(1)混凝土結構層宜采用結構找坡,坡度不應小于3%;當采用材料找坡時,宜采用質量輕、吸水率低和有一定強度的材料,坡度宜為2%。

(2)保溫層上的找平層應在水泥初凝前壓實抹平,并應留設分格縫,縫寬宜為5?20mm,縱橫縫的間距不宜大于6m。水泥終凝前完成收水后應二次壓光,并應及時取出分格條。養護時間不得少于7d。

(3)找平層設置的分格縫可兼作排汽道,排汽道的寬度宜為40mm,排汽道應縱橫貫通,并應與大氣連通的排汽孔相通,排汽孔可設在檐口下或縱橫排汽道的交叉處;排汽道縱橫間距宜為6m,屋面面積每36m2宜設置一個排汽孔,排汽孔應做防水處理;在保溫層下也可鋪設帶支點的塑料板。

(4)涂膜防水層的胎體增強材料宜采用無紡布或化纖無紡布;胎體增強材料長邊搭接寬度不應小于50mm,短邊搭接寬度不應小于70mm;上下層胎體增強材料的長邊搭接縫應錯開,且不得小于幅寬的1/3;上下層胎體增強材料不得相互垂直鋪設。

2.卷材防水屋面施工

卷材防水層應采用瀝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1)鋪貼方法。卷材防水屋面鋪貼方法的選擇應根據屋面基層的結構類型、干濕程度等實際情況來確定。卷材防水層一般用滿粘法、點粘法、條粘法和空鋪法等來進行鋪貼。當卷材防水層上有重物覆蓋或基層變形較大時,應優先采用空鋪法、點粘法、條粘法或機械固定法,但距屋面周邊800mm內以及疊層鋪貼的各層之間應滿粘;當防水層采取滿粘法施工時,找平層的分隔縫處宜空鋪,空鋪的寬度宜為100mm。立面或大坡面鋪貼卷材時,應采用滿粘法,并宜減少卷材短邊搭接。

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的施工方法一般有熱熔法、冷粘法和自粘法等。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的施工方法一般有冷粘法、自粘法、焊接法和機械固定法。

(2)鋪貼順序與卷材接縫。卷材防水層施工時,應先進行細部構造處理,然后由屋面最低標高向上鋪貼;檐溝、天溝卷材施工時,宜順檐溝、天溝方向鋪貼,搭接縫應順流水方向;卷材宜平行屋脊鋪貼,上下層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鋪貼。

鋪貼卷材應采用搭接法卷材搭接縫應符合下列規定:

1)平行屋脊的搭接縫應順流水方向,搭接縫寬度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屋面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07的規定。

2)同一層相鄰兩幅卷材短邊搭接縫錯開不應小于500mm。

3)上下層卷材長邊搭接縫應錯開,且不應小于幅寬的1/3。

4)疊層鋪貼的各層卷材,在天溝與屋面的交接處,應采用叉接法搭接,搭接縫應錯開;搭接縫宜留在屋面與天溝側面,不宜留在溝底。

(3)卷材防水層的施工環境溫度。熱熔法和焊接法不宜低于-10℃;冷粘法和熱粘法不宜低于5℃;自粘法不宜低于10℃。

(4)卷材防水屋面施工的注意事項。為了保證防水層的施工質量,所選用的基層處理劑、接縫膠粘劑、密封材料等配套材料應與鋪貼的卷材性能相容。鋪貼卷材前,應根據屋面特征及面積大小,合理劃分施工流水段并在屋面基層上放出每幅卷材的鋪貼位置,彈上標記。卷材在鋪貼前應保持干燥。通常采用澆油法或刷油法在干燥的基層上涂滿瀝青瑪琦脂,應隨澆(涂)隨鋪卷材。鋪貼時,卷材要展平壓實,使之與下層緊密黏結,卷材的接縫應用瀝青瑪諦脂趕平壓實。對容易滲漏的薄弱部位(如檐溝、檐口、天溝、變形縫、水落口、泛水、管道根部、天窗根部、女兒墻根部、煙囪根部等屋面陰陽角轉角部位)用附加卷材或防水材料、密封材料做附加增強處理,然后才能鋪貼防水層,防水層施工至末尾還應做收頭處理。

3.涂膜防水屋面施工

涂膜防水屋面是在屋面基層上涂刷防水涂料,經固化后形成一層有一定厚度和彈性的整體結膜,從而達到防水的目的。

(1)涂膜防水層施工工藝和方法。涂膜防水層施工的工藝流程為:清理、修理基層表面→噴涂基層處理劑(底涂料)→特殊部位附加增強處理→涂布防水涂料及鋪貼胎體增強材料→清理與檢查修整→保護層施工。

1)涂膜防水層施工的一般要求。

①涂膜防水層的施工應按“先高后低,先遠后近的原則進行。遇高低跨屋面時,一般先涂高跨屋面,后涂低跨屋面;對相同高度犀面,要合理安排施工段,先涂布距離上料點遠的部位,后涂布近處;對同一屋面上,先涂布排水較集中的水落口、天溝、檐溝、檐口等節點部位,在進行大面積涂布。

②涂膜應根據防水涂料的品種分層分遍涂布,待先涂的涂層干燥成膜后,方可涂后一遍涂料,且前后兩遍涂料的涂布方向應相互垂直。涂膜施工應先做好細部處理,再進行大面積涂布;屋面轉角及立面的涂膜應薄涂多遍,不得流淌和堆積。

③需鋪設胎體增強材料時,屋面坡度小于15%時,可平行屋脊鋪設,屋面坡度大于15%時應垂直于屋脊鋪設。胎體長邊搭接寬度不應小于50mm,短邊搭接寬度不應小于70mm。采用二層胎體增強材料時,上下層不得相互垂直鋪設,搭接縫應錯開,其間距不應小于幅寬的1/3。涂膜間夾鋪胎體增強材料時,宜邊涂布邊鋪胎體;胎體應鋪貼平整,應排除氣泡,并應與涂料黏結牢固。在胎體上涂布涂料時,應使涂料浸透胎體,并應覆蓋完全,不得有胎體外露現象。最上面的涂膜厚度不應小于1.0mm。

④涂膜防水層應沿找平層分隔縫增設帶有胎體增強材料的空鋪附加層,其空鋪寬度宜為100mm。天溝、檐溝、檐口、泛水和立面涂膜防水層的收頭,應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或用密封材料封嚴。涂膜防水層上應設置保護層,以提高防水層的使用年限。

2)涂膜防水層施工方法。

①涂刷基層處理劑。基層處理劑有水乳型防水涂料、溶劑型防水涂料和高聚物改性瀝青三種。水乳型防水涂料可用摻0.2%?0.5%乳化劑的水溶液或軟化水將涂料稀釋;溶劑型防水涂料,由于其滲透能力較強,可直接薄涂一層涂料作為基層處理,如涂料較稠,可用相應的溶劑稀釋后使用;高聚物改性瀝青或瀝青基防水涂料也可用瀝青溶液(即冷底子油)作為基層處理劑。

基層處理劑應配比準確,充分攪拌;涂刷時應用刷子用力涂薄,使其盡量刷入基層表面的毛孔中,并涂刷均勻,覆蓋完全;基層處理劑干燥后方可進行涂抹施工。

②涂布防水涂料。涂布防水涂料時,厚質涂料宜采用鐵抹子或膠皮板涂刮施工;薄質涂料可采用棕刷、長柄刷、圓滾刷等進行人工涂布,也可采用機械噴涂,用刷子涂刷一般采用蘸刷法,也可邊倒涂料邊用刷子刷勻。

涂料涂布時應先涂立面,后涂平面,涂立面最好采用蘸刷法。屋面轉角及立面的涂膜應薄涂多遍,不得有流淌和堆積現象。平面涂布應分條或按順序進行,分條進行時,每條寬度應與胎體增強材料寬度相一致。

涂膜層致密是保證防水的關鍵。涂布涂料時應按規定的涂層厚度(控制涂料的單方用量)分遍涂刷。每層涂刷的厚薄應均勻、不漏底、無氣泡、表面平整,然后待其干燥。涂布后遍涂料前應檢查前遍涂層是否有缺陷,如有缺陷應先進行修補。各道涂層之間的涂刷方向應相互垂直,以提高防水層的整體性和均勻性。涂層之間的接槎,在每遍涂刷時應退槎50?100mm,接槎時應超過50?100mm,避免在搭接處發生滲漏。

③鋪設胎體增強材料。在第二遍涂料涂刷時或第三遍涂料涂刷前,即可加鋪胎體增強材料。胎體增強材料可采用干鋪法或濕鋪法鋪貼。濕鋪法施工時,先在已干燥的涂層上,用刷子或刮板將涂料仔細涂布均勻,然后將成卷的胎體增強材料平放在屋面上,逐步推滾鋪貼并用滾刷滾壓一遍,使全部布眼浸滿涂料,以保證上下兩層涂料能良好結合。干鋪法施工是在上道涂層干燥后,邊干鋪胎體增強材料,邊在已展平的表面上用刮板均勻滿刮一道涂料,應使涂料浸透胎體到已固化的涂膜上并覆蓋完全,不得有胎體外露現象。

胎體増強材料鋪設后,應嚴格檢查其質量,胎體應鋪貼平整,排除氣泡,并與涂料粘貼牢固。最上面的涂層厚度:高聚物改性瀝青涂料不應小于1.0mm,合成高分子涂料不應小于0. 5mm。

④收頭處理。為了防止收頭部位出現翹邊現象,所有收頭處應用密封材料壓邊,壓邊寬度不小于10mm。收頭處的胎體增強材料應剪裁整齊,如有凹槽時應壓入凹槽內,不得出現翹邊、皺折、露白現象。

⑤涂抹保護層施工。涂膜防水層施工完畢經質量檢查合格后,應進行保護層的施工。采用細砂、云母或蛭石等撒布材料做保護層時,應邊涂布邊撒布均勻,不得露底,然后進行輥壓粘牢,待干燥后將多余的撒布材料清除。當采用淺色反射涂料做保護層時,應在涂膜固化后進行。當采用預置塊體材料、水泥砂漿、細石混凝土做保護層時,其施工方法與卷材防水層保護層相同。

(二)地下防水工程施工

地下工程防水方案主要有以下三類:一是結構自防水。它是以地下結構本身的密實性(即防水混凝土)實現防水功能,使結構承重和防水合為一體。二是表面防水層防水,即在結構的外表面加設防水層,以達到防水的目的。常用的防水層有水泥砂漿防水層、卷材防水層、涂膜防水層等。三是防排結合,即采用防水加排水措施,排水方案可采用盲溝排水、滲排水、內排水等。地下工程防水等級分為4級,地下防水工程不得在雨天、雪天和五級風及其以上時施工。

1.防水混凝土

防水混凝土是以調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或摻外加劑的方法來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抗滲性、抗蝕性,滿足設計對地下工程的抗滲要求,達到防水的目的。防水混凝土結構具有取材容易、施工簡便、工期短、造價低、耐久性好等優點,因此,在地下工程防水中廣泛應用。目前,常用的防水混凝土有普通防水混凝土、外加劑或摻和料防水混凝土和膨脹水泥防水混凝土。

普通防水混凝土是通過控制材料選擇、混凝土拌制、澆筑、振搗的施工質量,以減少混凝土內部的空隙和消除空隙間的連通,最后達到防水要求。外加劑防水混凝土是在混凝土中摻入一定的有機或無機的外加劑,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和結構組成,提高混凝土的密實性和抗滲性,從而達到防水目的。常用的外加劑防水混凝土有:三乙醇胺防水混凝土、加氣劑防水混凝土、減水劑防水混凝土、氯化鐵防水混凝土。膨脹水泥防水混凝土是利用膨脹水泥在水化硬化過程中形成大量體積增大的結晶,改善混凝土的孔結構,提高混凝土的抗滲性能。

(1)防水混凝土在施工中應注意事項。

1)保持施工環境干燥,避免帶水施工。

2)防水混凝土采用預拌混凝土時,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120?140mm,坍落度每小時損失不應大于20mm,班落度總損失值不應大于40mm。

3)防水混凝土澆筑時的自落高度不得大于1.5m;防水混凝土應采用機械振搗,并保證振搗密實。

4)防水混凝土應自然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14d。

5)噴射混凝土終凝2h后應采取噴水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d;當氣溫低于5℃時,不得噴水養護。

6)防水混凝土結構的變形縫、施工縫、后澆帶、穿墻管、埋設件等設置和構造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2)防水構造處理。

1)施工縫處理。防水混凝土應連續澆筑,宜少留施工縫。當留設施工縫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①墻體水平施工縫不應留在剪力與彎矩最大處或底板與側墻的交接處,應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墻體上。拱(板)墻結合的水平施工縫,宜留在拱(板)墻接縫線以下150?300mm處。墻體有預留孔洞時,施工縫距孔洞邊緣不應小于300mm。

②垂直施工縫應避開地下水和裂隙水較多的地段,并宜與變形縫相結合。

③水平施工縫澆筑混凝土前,應將其表面浮漿和雜物清除,然后鋪設凈漿、涂刷混凝土界面處理劑或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涂料,再鋪30?50mm厚的1:1水泥砂漿,并及時澆筑混凝土。

2)貫穿鐵件處理。地下建筑施工中墻體模板的穿墻螺栓,穿過底板的基坑圍護結構等,均是貫穿防水混凝土的鐵件。由于材質差異,地下水分較易沿鐵件與混凝土的界面向地下建筑內滲透。為保證地下建筑的防水要求,可在鐵件上加焊一道或數道止水鐵片,延長滲水路徑、減小滲水壓力,達到防水目的。埋設件端部或預留孔、槽底部的混凝土厚度不得少于250mm;當混凝土厚度小于250mm時,應局部加厚或采取其他防水措施。

2.表面防水層防水

表面防水層防水有剛性、柔性兩種。

(1)水泥砂漿防水層。水泥砂漿防水層是一種剛性防水層,它是依靠提高砂漿層的密實性來達到防水要求。這種防水層取材容易,施工方便,防水效果較,成本較低,適用于地下磚石結構的防水層或防水混凝土結構的加強層。但水泥砂漿防水層抵抗變形的能力較差,當結構產生不均勻下沉或受較強烈振動荷載時,易產生裂縫或剝落。對于受腐蝕、高溫及反復凍融的磚砌體工程不宜采用。水泥砂漿防水層又可分為:

1)剛性多層法防水層。利用素灰(即較稠的純水泥漿)和水泥砂漿分層交叉抹面而構成的防水層,具有較高的抗滲能力。

2)剛性外加劑法防水層。在普通水泥砂漿中摻入防水劑,使水泥砂漿內的毛細孔填充、脹實、堵塞,獲得較高的密實度,提高抗滲能力。常用的外加劑有氯化鐵防水劑、鋁粉膨脹劑、減水劑等。

水泥砂漿防水層施工應注意下列事項:

①水泥砂漿的配制、應按所摻材料的技術要求準確計量。

②分層鋪抹或噴涂,鋪抹時應壓實、抹平,最后一層表面應提漿壓光。

③防水層各層應緊密黏合,每層宜連續施工;必須留設施工縫時,應采用階梯坡形槎,但與陰陽角的距離不得小于200mm。

④水泥砂漿終凝后應及時進行養護,養護溫度不宜低于5℃,并應保持砂漿表面濕潤,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d。

⑤聚合物水泥砂漿防水層厚度單層施工宜為6?8mm,雙層施工宜為10?12mm,摻外加劑、摻和料等的水泥砂漿防水層厚度宜為18?20mm。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未達到硬化狀態時,不得澆水養護或直接受雨水沖刷,硬化后應采用干濕交替的養護方法。潮濕環境中,可在自然條件下養護。

(2)涂膜防水施工。涂膜防水層施工具有較大的隨意性,無論是形狀復雜的基面,還是面積狹小的節點,凡是能涂刷到的部位,均可做涂抹防水層,因此在地下工程中廣泛應用。地下工程涂膜防水層的設置有內防水、外防水和內外結合防水。

1)涂膜防水層施工工藝和方法。

地下工程涂膜防水層施工的一般程序為清理、修理基層→涂刷基層處理劑→節點部位附加增強處理→涂布防水涂料及鋪貼胎體增強材料→清理及檢查修理→平面部位鋪貼油氈保護隔離層→平面部位澆筑細石混凝土保護層→立面部位粘貼聚乙烯泡沫塑料保護層→基坑回填。

2)涂料防水層的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多組分涂料應按配合比準確計量,攪拌均勻,并應根據有效時間確定每次配制的用量。

②涂料應分層涂刷或噴涂,涂層應均勻,涂刷應待前遍涂層干燥成膜后進行;每遍涂刷時應交替改變涂層的涂刷方向,同層涂膜的先后搭接寬度宜為30?50mm。

③涂料防水層的甩槎處接縫寬度不應小于100mm,接涂前應將其甩槎表面處理干凈。

④采用有機防水涂料時,基層陰陽角處應做成圓弧;在轉角處、變形縫、施工縫、穿墻管等部位應增加胎體增強材料和增涂防水涂料,寬度不應小于50mm。

⑤胎體增強材料的搭接寬度不應小于100mm,上下兩層和相鄰兩幅胎體的接縫應錯開1/3幅寬,且上下兩層胎體不得相互垂直鋪貼。

⑥涂料防水層的平均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最小厚度不得低于設計厚度的90%。

3)涂料防水層完工并經驗收合格后應及時做保護層。保護層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頂板的細石混凝土保護層與防水層之間宜設置隔離層。細石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機械回填時不宜小于70mm,人工回填時不宜小于50mm。

②底板的細石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50mm。

③側墻宜采用軟質保護材料或鋪抹20mm厚1:2.5水泥砂漿。

(3)卷材防水層。卷材防水層是用瀝青膠結材料粘貼油氈而成的一種防水層,屬于柔性防水層。這種防水層具有良好的軔性和延伸性,可以適應一定的結構振動和微小變形,防水效果較好,目前仍作為地下工程的一種防水方案而被較廣泛采用。其缺點是:櫪青油氈吸水率大,耐久性差,機械強度低,直接影響防水層質量,而且材料成本高,施工工序多,操作條件差,工期較長,發生滲漏后修補困難。

卷材防水層施工的鋪貼方法,按其與地下防水結構施工的先后順序分為外貼法和內貼法兩種。

1)外貼法。外貼法是指在地下建筑墻體做好后,直接將卷材防水層鋪貼墻上,然后砌筑保護墻(圖4.1.39)。外貼法的優點是構筑物與保護墻有不均勻沉降時,對防水層影響較小;防水層做好后即可進行漏水試驗,修補方便。缺點是工期較長,占地面積較大;底板與墻身接頭處卷材易受損。

2)內貼法。內貼法施工是指在地下建筑墻體施工前,先砌筑保護墻,然后將卷材防水層鋪貼在保護墻上,最后進行地下建筑墻體澆筑(圖4.1.40)。內貼法的優點是防水層的施工比較便,不必留接頭;施工占地面積小。缺點是構筑物與保護墻有不均勻沉降時,對防水層影響較大;保護墻穩定性差;竣工后如發現漏水較難修補。

卷材防水層可為一層或二層。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厚度不應小于3mm,單層使用時,厚度不應小于4mm,雙層使用時,總厚度不應小于6mm;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單層使用時,厚度不應小于1.5mm,雙層使用時,總厚度不應小于2.4mm。陰陽角處應做成圓弧或45°(135°)折角,其尺寸視卷材品質確定。在轉角處、陰陽角等特殊部位,應增貼1?2層相同的卷材,寬度不宜小于500mm。卷材防水層完工并經驗收合格后應及時做保護層。保護層應符合下列規定:①頂板的細石混凝土保護層與防水層之間宜設置隔離層。細石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機械回填時不宜小于70mm,人工回填時不宜小于50mm;②底板的細石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50mm;③側墻宜采用軟質保護材料或鋪抹20mm厚1:2.5水泥砂漿。

3.止水帶防水

為適應建筑結構沉降、溫度伸縮等因素產生的變形,在地下建筑的變形縫(沉降縫或伸縮縫)、地下通道的連接口等處,兩側的基礎結構之間留有20?30mm的空隙,兩側的基礎是分別澆筑的,這是防水結構的薄弱環節,如果這些部位產生滲漏時,抗滲堵漏較難實施。為防止變形縫處的滲漏水現象,除在構造設計中考慮防水的能力外,通常還采用止水帶防水。

目前,常見的止水帶材料有橡膠止水帶、塑料止水帶、氯丁橡膠板止水帶和金屬止水帶等。其中,橡膠及塑料止水帶均為柔性材料,抗滲、適應變形能力強,是常用的止水帶材料;氯丁橡膠止水板是一種新的止水材料,具有施工簡便、防水效果好、造價低且易修補的特點;金屬止水帶一般僅用于高溫環境條件下,而無法采用橡膠止水帶或塑料止水帶時。

止水帶構造形式有:粘貼式、可卸式和埋人式等。目前較多采用的是埋人式。根據防水設計的要求,有時在同一變形縫處,可采用數層、數種止水帶的構造形式。

(三)樓層、廁浴間、廚房間防水

住宅和公共建筑中穿過樓地面或墻體的上下水管道,供熱、燃氣管道一般都集中明敷在廁浴間和廚房間,其防水方法應用柔性涂膜防水層和剛性防水砂漿防水層,或兩者復合的防水層防水。防水涂料涂布于復雜的細部構造部位,能形成沒有接縫的、完整的涂膜防水層。由于防水涂膜的延伸性較好,基本能適應基層變形的需要。防水砂漿則以補償收縮水泥砂漿較為理想,其微膨脹的特性,能防止或減少砂漿收縮開裂,使砂漿致密化,提高其抗裂性和抗滲性。

1.涂膜防水

涂膜防水的材料,可以用合成的高分子防水涂料和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涂料。該防水層必須在管道安裝完畢,管孔四周堵填密實后,做地面工程之前,做一道柔性防水層。防水層必須翻至墻面并做到離地面150mm處,施工中應按規定要求操作,這樣才能起到良好的樓層間防滲漏作用。

2.剛性防水

其理想材料是具有微脹性能的補償收縮混凝土和補償收縮水泥砂漿。廁浴間、廚房間中的穿樓板管道、地漏口、蹲便器下水管等節點是重點防水部位。

(四)保溫工程

1.外墻外保溫工程

外墻外保溫工程是將外墻外保溫系統通過組合、組裝、施工或安裝,固定在外墻外表面上所形成的建筑物實體。施工的基本要求如下:

(1)基層應堅實、平整。保溫層施工前,應進行基層處理。除EPS板現澆混凝土外保溫系統和EPS鋼絲網架板現澆混凝土外保溫系統外,外保溫工程的施工應在基層施工質量驗收合格后進行。

(2)除EPS板現澆混凝土外保溫系統和EPS鋼絲網架板現澆混凝土外保溫系統外,外保溫工程施工前,外門窗洞口應通過驗收,洞口尺寸、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和質量要求,門窗框或輔框應安裝完畢。伸出墻面的消防梯、水落管、各種進戶管線和空調器等的預埋件、聯結件應安裝完畢,并按外保溫系統厚度留出間隙。

(3)外保溫工程施工期間以及完工后24h內,基層及環境空氣溫度應不低于5℃。夏季應避免陽光曝曬。在5級以上大風天氣和雨天不得施工。

(4)外保溫工程應做好系統在檐口、勒腳處的包邊處理。裝飾縫、門窗四角和陰陽角等處應做好局部加強網施工。基層墻體變形縫處應做好防水和保溫構造處理。

(5)泡沫塑料保溫板表面不得長期裸露,安裝上墻后應及時做抹面層。

(6)現場取樣膠粉EPS顆粒保溫漿料干密度不應大于250kg/m3,并且不應小于180kg/m3。現場檢驗保溫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不得有負偏差。

(7)粘貼飾面磚工程應進行專項設計,編制施工方案,當外保溫系統的飾面層采用粘貼飾面磚做法時,系統供應商應提供包括飾面磚拉伸黏結強度內容的耐候性檢驗報告,對于粘貼飾面磚的建筑物高度,嚴寒、寒冷地區不宜超過20m,夏熱冬冷、夏熱冬暖地區不宜超過40m。

(8)外保溫工程完工后應做好成品保護。

2.屋面保溫工程

屋面保溫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如下:

(1)保溫材料的導熱系數、表觀備度或干密度、抗壓強度或壓縮強度、燃燒性能,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2)板狀材料保溫層采用干鋪法施工時,保溫材料應緊靠在基層表面上,應鋪平墊穩;分層鋪設的板塊上下層接縫應相互錯開,板間縫隙應采用同類材料的碎屑嵌填密實。

(3)纖維材料保溫層的纖維材料填充后,不得上人踩踏。裝配式骨架纖維保溫材料施工時,先在基層上鋪設保溫龍骨或金屬龍骨,龍骨間填充纖維保溫材料,再在龍骨上鋪釘水泥纖維板。金屬龍骨和固定件應經防銹處理,金屬龍骨與基層間采取隔熱斷橋措施。

(4)噴涂硬泡聚氨酯保溫層施工,噴涂時噴嘴與施工基面的間距應由試驗確定。一個作業面應分遍噴涂完成,每遍厚度不宜大于15mm;當日的作業面應當日連續噴涂施工完畢。硬泡聚氨酯噴涂后20min內嚴禁上人,噴涂完成后,應及時做保護層。

(5)在澆筑泡沫混凝土前,應將基層上的雜物和油污清理干凈。基層應澆水濕潤,但不得有積水。在澆筑過程中,應隨時檢查泡沫混凝土的濕密度。

(6)種植隔熱層與防水層之間宜設細石混凝土保護層。種植隔熱層的屋面坡度大于20%時,其排水層、種植土層應采取防滑措施。排水層應與排水系統連通,擋墻或擋板泄水孔的留設應符合設計要求,并不得堵塞。

編輯推薦:

造價工程師考試免費提醒平臺

2019年一級造價工程師準考證打印信息匯總

(責任編輯:)

2頁,當前第1頁  第一頁  前一頁  下一頁
最近更新 考試動態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