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教育心理學旨在探討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教一學過程的五要素是: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媒體和教學環境;三種過程是學習過程、教學過程和評價反思過程。
2.學習與教學的要素:學生是主體因素,有群體差異、個體差異;教師主要涉及敬業精神、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教學風格等基本心理特性;教學內容是學與教過程中有意傳遞的主要信息部分。教學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社會環境。
3.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從20世紀20年代以前為,從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末為發展時期,從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末為成熟時期從20世紀80年代以后為完善時期。
4.教育心理學的創始人是桑代克。教育心理學的誕生之年是1903年。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的作者是廖世承在1924年編寫的。1868年,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對象》,對當時的心理學發展成果進行了總結,烏申斯基因此被稱為“俄羅斯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
5.宏觀上,教學過程是一個系統過程,該系統包含教學內容、學生特點、教師特點和教學環境等四種主要的變量。教育心理學對教育實踐的作用可表述為具有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的作用。
6.20世紀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學研究成果集中體現在哪些方面? 20世紀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學的體系越來越完善,內容越來越豐富。1994年,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精辟地總結了教育心理學80年代以來的成果:①主動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并對自身的心理活動做出控制;②反思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促使學生從內部理解所學內容的意義,并對學習進行自我調節;③合作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學生共享教與學中所涉及的人力資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將學生組織起來一起學習;④社會文化研究,即研究社會文化背景如何影響學習過程和結果。此外,20世紀80年代后期,人們開始探討在多媒體網絡環境下學生學習過程的特點,以及如何為學生創造有利的學習環境來促進其獲得知識并培養其學習能力等。這些研究為學習和教學理論的發展注人了新鮮血液。
7.請簡述教一學過程的四種變量。(1)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是教學過程中所傳遞信息的主要部分,是教學中的客體,它是由社會發展所提出的要求決定的。(2)學生特點。學生除了有年齡、性別等差別以外,還有個別差異。年齡的差異意味著思維發展的不同水平,而個別差異則意味著思維發展的水平在不同人身上有 不同的表現。智力的差別、原有知識結構的差別、性格的差別——外向或內向、場依存性或場獨立性等等、以及家庭的文化背景、種族等差異,所有這些都會對教育 進程產生影響。(3)教師特點。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無論從哪個意義上講都起著主導作用。(4)教學環境。它包括物質環境和社會環境兩個方面,前者涉及課堂自然條件、教學設施以及空間布置等,后者涉及課堂紀律、課堂氣氛、師生關系、同學關系、校風以及社會文化背景等。教學環境影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教師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影響著學生的認知、情感和社會等心理特性的發展。
8.請分析教一學過程中存在的三種過程。(1)學習過程,它指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通過與教師、同學以及教學信息的相互作用獲得知識、技能和態度的過程。學習過程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如學習的實質、條件、動機、遷移以及不同種類學習的特點等。(2)教學教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教學情境(如教學目標的選擇、題材的安排以及環境的設置等),組織教學活動(如講演、討論、練習以及實驗等),與學生進行信息交流(如信息的的呈現、課堂提問與答疑等),從而引導學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發現的過程,使其獲得知識、技能和態度。此外,教師還要進行教學管理,調節教學的進程,以確保教學的有效性。(3)評價/反思過程,它雖是一個獨立的成分,但它始終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它包括在教學之前對教學設計效果的預測和評判,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的監視和分析以及在教學之后的檢驗和反思。尤其在教學結束后,教師要特別注意評價學習的結果,對學生和教師自己的行為作出反思。
9.聯系實際說明學習教育心理學的意義。(1)幫助教師準確地了解問題。學生的情況是千差萬別的,一旦出現了學習困難,教育心理學可提供多種方法幫助教師了解原因。例如,一名小學四年級學生在語文閱讀方面存在困難,我們就可以應用智力測驗、閱讀測驗或者與此有關的生理方面的健康檢查等各種測查手段來找出困難的癥結。教育心理學有助于教師對教育現象形成新的科學認識。尤其是對傳統的常規的教學方法、教學行為進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更為科學的觀點。例如,在小學語文課上,老師應該采用什么方式指定學生起來朗誦課文,是隨機點名還是按順序占名?對這個看上去不成為問題的問題,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其答案并非像人們想像的那么簡單,應綜合考慮不同的年級、不同點名方式的利弊等,選取恰當的點名方式。(2)為實際教學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教育心理學為實際教學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則或技術。教師可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材料、教學環境等,將這些原則轉變為具體的教學程序或活動。例如,根據學習動機的規律,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取創設問題情境、積極反饋、恰當控制動機水平等手段來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3)幫助教師預測并干預學生。利用教育心理學原理,老師不僅可以正確分析、了解學生,而且可以預測學生將要發生的行為或發展方向,并采取相應的干預或預防措施,達到預期的效果。比如,根據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為智力超常或特殊才能的兒童提供更為充實、更有利于其潛能充分發展的環境和教學內容。(4)幫助教師結合實際教學進行研究。教育心理學不僅為實際教育活動提供一般性的理論指導,也為教師參與教學研究提供了可參照的豐富的例證。教育心理學并非給教師提供解決一切特定的問題的具體模式,相反它給教師提供進行科學研究的思路和研究方法,使教師不僅能夠理解、應用某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而且還可以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創造性的研究,去驗證這些原理并解決特定的問題。
關注:
點擊→注冊會員免費獲取:教師資格備考點/教師資格在線題庫/教師資格在線答疑/短信提醒
相關推薦:
(責任編輯:)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
教師資格
[筆面護航班]
筆試+面試 協議保障 2期重學高端服務
教師資格
[沖關暢學班]
入門+進階 精選教材 協議保障 1期重學
教師資格
[精品樂學班]
課程模塊 準題庫自主練習重點強化學科全面
教師資格
[面試特訓班]
全新升級模塊 協議重學 研發資料班主任督學
教師資格
[面試精品班]
課程模塊 學科試講 高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