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掌握]:(一)人的全面發展的概念
人的全面發展:一般指人的勞動能力,即體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諧、充分的發展,還包括人的道德的發展。
我國現時代教育觀的思想淵源是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思想。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發展是作為社會歷史發展的核心來考察的,社會的進步要求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也體現了社會進步。
(二)人的全面發展的背景
1、人的發展同其所處的社會生活條件是相聯系的
2、舊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發展
3、機器大工業生產提供了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和可能
4、社會主義制度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條件
5、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途徑
二、“以人為本”的涵義[掌握]:1、在人和自然的關系上,以人為本就是不斷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2、在人和社會關系上,以人為本就是既使社會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又積極為勞動者提供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社會環境。
3、在人和人的關系上,就是強調公正,不斷實現人們之間的和諧發展,既要尊重貧困群體的基本需求,合法權益和獨立人格,也要尊重精英群體的能力和貢獻,為他們進一步創業提供良好的人際環境。
4、在人和組織的關系上,就是各級組織既要注重解放人和開發人,為人的發展提供平等的機會與舞臺、政策與規則、管理與服務,又要努力做到使人們各得其所。
——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為了人
三、“以人為本”的學生觀[掌握]:(一)學生是有獨立人格的人
平等、尊重、保護
(二)學生是成長中的人
引導、幫助、教育
(三)學生是社會中的人
個性培養、注重潛能發展
(四)學生是有一定文化背景的人
終身學習、與時俱進
補充:
教育活動中的“以人為本”,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以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
四、全面發展的小學生觀[掌握]:學生觀
學生觀是人們對學生的基本認識和根本態度,是直接影響教育活動的目的、方式和結果的重要因素。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對教育有著根本性的影響。
少年兒童時期是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培養形成的最佳時期,是樹立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關鍵時期。
(一)小學兒童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與教育
三個階段的發展特點:
1、小學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征與教育(一、二年級)
特征:延續幼兒時期的特征,喜歡游戲,同伴交往、社會性發展都在游戲中繼續發展。對是非、善惡的判斷以成人的標準為標準,依賴教師,對老師權威的服從。在對話中以自我為中心,不關心對方所講內容。
給孩子一個適應的過程,引導孩子,做好幼小銜接的入學教育。
2、小學中年級兒童的發展與教育(三、四年級)
特征:脫離幼兒時期的發展特點,全身心投入到學校集體生活中,一邊服從教師的權威,一邊開始重視伙伴之間的真誠與法則。“伙伴規則時代”、“不聽話時代”、“歪理時代”。
關注兒童的情緒、情感,增加集體活動,鼓勵同伴之間的交往,增強團體氣氛,允許兒童適當堅持自己的合理性“見解”。
3、小學高年級兒童的發展與教育(五、六年級)
特征:部分向少年過渡。關注男女之間的差異,對各種事物懷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判斷力開始理智地發展,批判的目的更多的是想弄清是非或表明他們的公正。
知識拓展:
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順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互補性和個別差異性等規律。
(1)順序性:指人的身心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由量變到質變的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
表現:生理和心理的發展
(2)階段性:個體身心發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不同的總體特征及主要矛盾,面臨不同的發展任務;
(3)不平衡性:人的身心發展不是勻速前進的,各個部位各種功能的發展是不平衡的。一方面是同一方面的發展速度,在不同年齡階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不同方面發展的不平衡。
(4)互補性:反映個體身心發展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他指人的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損甚至缺失后,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部分補償。
如失明者通過聽覺、觸覺等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補償。
(5)個別差異性: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表現在不同兒童同一方面的發展速度和水平不同;例如早慧、大器晚成
其次表現在不同兒童不同方面的發展存在差異;例如有的人擅長語言,有的人擅長繪畫
再次表現在不同兒童所具有的不同個性心理傾向上以及男女性別上的差異。例如有的人對數理化感興趣、有的人對文史哲感興趣;有的人喜動,有的人喜靜
(二)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
1、以人為本,尊重小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材施教
所謂因材施教,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教師能夠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另一方面是指教育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興趣、才能、想象力和好奇心等。
2、關注小學生的身心發展
一是組織和開展心理健康活動,開展相關的團體合作活動、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
二是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積極開展學生成長關鍵期和關鍵點的指導工作;
三是對有一般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對嚴重心理問題的轉向專業心理咨詢和治療機構;
四是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科課程中。
3、培養小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4、創新評價,重視教育過程
評價是教師最常用的一種教育方式,是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表現、學習結果、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做出的價值判斷,并不單單是對學生進行測驗、考試。
評價具有診斷、導向和激勵等作用。
4、家長和教師合力,促進學生成長
掃一掃,輕松下載準題庫,做題聽課兩不誤
點擊→注冊會員免費獲取:教師資格備考點/教師資格在線題庫/教師資格在線答疑/短信提醒
相關推薦:
(責任編輯:昆凌)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
教師資格
[筆面護航班]
筆試+面試 協議保障 2期重學高端服務
教師資格
[沖關暢學班]
入門+進階 精選教材 協議保障 1期重學
教師資格
[精品樂學班]
課程模塊 準題庫自主練習重點強化學科全面
教師資格
[面試特訓班]
全新升級模塊 協議重學 研發資料班主任督學
教師資格
[面試精品班]
課程模塊 學科試講 高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