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二: 藥物的吸收
首關消除:在進入體內循環之前,首先在胃腸道或肝臟被滅活(或肝藥酶代謝等,被腸液或腸菌酶破壞),或被代謝,使進入體循環的實際藥量減少,稱之為首關消除。硝酸甘油、普萘洛爾、利多卡因、丙咪嗪、嗎啡、維拉帕米、氯丙嗪等具有明顯的首關消除。
可避免首關消除的途徑有:舌下給藥、直腸給藥(距離肛門2cm可避免)、吸入給藥、鼻腔給藥、局部給藥中的眼部給藥
不同途徑吸收快慢順序依次為:吸入>舌下>直腸>肌內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膚。
藥物的分布:影響因素
(1)藥物的理化性質
(2)體液pH:生理情況下細胞內液pH約7.0,細胞外液pH約7.4 弱酸性藥物在細胞內液中解離少,易自細胞內向細胞外轉運;弱堿性藥物則相反。例:用碳酸氫鈉堿化血液和尿液,可促進弱酸性藥物巴比妥類由腦細胞向血漿中轉移和從尿排出。
(3)藥物與血漿蛋白的結合率:①存在有兩種形式:結合型和游離型。②為可逆性疏松結合;③結合型藥物分子量增大,不能跨模轉運,代謝和排泄,并暫時失去藥理活性,起到藥庫的作用,延長作用時間;④某些藥物分子與血漿蛋白結合的位點有競爭置換現象。
例:保泰松可將結合型的雙香豆素游離出來,磺胺藥可置換出與血漿蛋白結合的膽紅素,引起新生兒黃疸。
(4)膜通透性
①血-腦屏障:分子量大,極性較高的藥物不能通過。小分子的藥物可以通過。
②胎盤屏障
藥物的代謝
肝藥酶誘導劑:如苯巴比妥、利福平、卡馬西平、灰黃霉素、苯妥英鈉、地塞米松;
肝藥酶抑制劑:氯霉素、別嘌醇、酮康唑、異煙肼、西咪替丁、吩噻嗪類
藥物的排泄
主要排泄途徑:
1.腎排泄:
①如丙磺舒(抗痛風)抑制青霉素的主動分泌,使后者的排泄減慢,藥效延長。
②一般酸性藥物在堿性尿液中易于離子化,利用離子屏障原理阻止藥物的再吸收,加速排出,堿性藥物則相反;中毒藥物常用的解救方法:酸性藥物堿化尿液。
2.膽汁排泄:
肝腸循環:由膽汁排泄到十二指腸的部分藥物可在腸道被再吸收,形成肝腸循環。藥物作用明顯延長,如洋地黃、嗎啡和地西泮。
1.血藥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AUC)反應在某段時間內進入體循環的藥量,即藥物的吸收程度。
2.峰濃度(Cmax)
3.達峰時間(Tmax)兩者與吸收和消除速率有關。
4.半衰期(T1/2) ①表示藥物在體內消除的快慢,②是確定臨床給藥間隔時間的指標。
3.3個半衰期消除90%;6.6個半衰期99%藥物消除
藥物的消除:
一級動力學 t1/2=0.693/k
零級動力學 反應速度不變,血藥濃度高半衰期延長
5.生物利用度(F) 是指藥物經血管外用藥后,藥物被吸收入血液的速度和程度的一種度量,是評價制劑吸收程度的重要指標。
6.表觀分布容積(Vd) 在體內達到動態平衡時體內藥量與血藥濃度的比值。并不代表真正的容積,反應藥物分布的廣泛程度或藥物與組織結合的程度。
7.穩態血藥濃度 (Css):達穩態的時間僅與藥物本身的半衰期有關,與給藥頻率無關,增加給藥頻率只能降低濃度的波動,不能改變達穩態的時間。
對于一些半衰期較長,需要長時間才能達穩態的藥物,采用首次給予負荷劑量,再給維持劑量,短時間內達到穩態。如果按半衰期給藥首劑量加倍,一次給藥即可達到穩態濃度。
8.清除率(Cl) 是指在單位時間內機體能將多少升體液中的藥物清除,是反映藥物從體內消除的重要的參數
為了幫助廣大考生有效備考,中國執業藥師考試網特聘請國內權威輔導專家,強力推出“2010年執業藥師考試網上輔導”,學員自付費之日起可以隨時隨地、任意多次、反復學習,直到當期考試結束課程關閉,現在報名2010年執業藥師輔導保過班,免費贈送教材!機會難得,欲報從速 >
編輯推薦:2009年網校執業藥師輔導通過率高達85.2%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