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執業藥師考試真題及答案《藥學專業知識二》
藥劑學部分
1.以下哪一條不是影響藥材浸出的因素 ( )
A.溫度
B.浸出時間
C.藥材的粉碎度
D.浸出溶劑的種類
E.浸出容器的大小
2.根據Stockes定律,混懸微粒沉降速度與下列哪一個因素成正比( )
A.混懸微粒的半徑
B.混懸微粒的粒度
C.混懸微粒的半徑平方
D.混懸微粒的粉碎度
E.混懸微粒的直徑
3.下述哪種方法不能增加藥物的溶解度 ( )
A.加入助溶劑
B.加入非離子表面活性劑
C.制成鹽類
D.應用潛溶劑
E.加入助懸劑
4.下列哪種物質不能作混懸劑的助懸劑作用 ( )
A.西黃蓍膠
B.海藻酸鈉
C.硬脂酸鈉
D.羧甲基纖維素鈉
E.硅皂土
5.作為熱壓滅菌法滅菌可靠性的控制標準是 ( )
A.F值
B.Fo值
C.D值
D.Z值
E.Nt值
6.對維生素C注射液錯誤的表述是 ( )
A.可采用亞硫酸氫鈉作抗氧劑
B.處方中加入碳酸氫鈉調節pH值使成偏堿性,避免肌注時疼痛
C.可采用依地酸二鈉絡合金屬離子,增加維生素C穩定性
D.配制時使用的注射用水需用二氧化碳飽和
E.采用100℃流通蒸汽15min滅菌
7.比重不同的藥物在制備散劑時,采用何種混合方法最佳 ( )
A.等量遞加法
B.多次過篩
C.將輕者加在重者之上
D.將重者加在輕者之上
E.攪拌
8.片劑制備中,對制粒的目的錯誤敘述是 ( )
A.改善原輔料的流動性
B.增大顆粒間的空隙使空氣易逸出
C.減小片劑與??组g的摩擦力
D.避免粉末因比重不同分層
E.避免細粉飛揚
9.膠囊劑不檢查的項目是 ( )
A.裝量差異
B.崩解時限
C.硬度
D.水分
E.外觀
10.片劑輔料中的崩解劑是 ( )
A.乙基纖維素
B.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
C.微粉硅膠
D.甲基纖維素
E.甘露醇
11.下列有關藥物表觀分布容積的敘述中,敘述正確的是 ( )
A.表觀分布容積大,表明藥物在血漿中濃度小
B.表觀分布容積表明藥物在體內分布的實際容積
C.表觀分布容積不可能超過體液量
D.表觀分布容積的單位是升/小時
E.表觀分布容積具有生理學意義
12.藥物透皮吸收是指 ( )
A.藥物通過表皮到達深層組織
B.藥物主要通過毛囊和皮脂腺到達體內
C.藥物通過表皮在用藥部位發揮作用
D.藥物通過表皮,被毛細血管和淋巴吸收進入體循環的過程
E.藥物通過破損的皮膚,進人體內的過程
13.口服劑型在胃腸道中吸收快慢州順序一般認為是 ( )
A.混懸劑>溶液劑>膠囊劑>片劑>包衣片
B.膠囊劑>混懸劑>溶液劑>片劑>包衣片
C.片劑>包衣片>膠囊劑>混懸劑>溶液劑
D.溶液劑>混懸劑>膠囊劑>片劑>包衣片
E.包衣片>片劑>膠囊劑>混懸劑>溶液劑
14.栓劑質量評定中與生物利用度關系最密切的測定是 ( )
A.融變時限
B.重量差異
C.體外溶出試驗
D.硬度測定
E.體內吸收試驗
15.靜脈注射某藥,Xo=60mg,若初始血藥濃度為15μg/ml,其表觀分布容積V為 ( )
A.20L
B.4ml
C.30L
D.4L
E.15L
16.下列有關藥物穩定性正確的敘述是 ( )
A.亞穩定型晶型屬于熱力學不穩定晶型,制劑中應避免使用
B.乳劑的分層是不可逆現象
C.為增加混懸液穩定性,加入的能降低Zeta電位、使粒子絮凝程度增加的電解質稱絮凝劑
D.乳劑破裂后,加以振搖,能重新分散、恢復成原來狀態的乳劑
E.凡受給出質子或接受質子的物質的催化反應稱特殊酸堿催化反應
17.有關滴眼劑錯誤的敘述是 ( )
A.滴眼劑是直接用于眼部的外用液體制劑
B.正常眼可耐受的pH值為5.0一9.0
C.混懸型滴眼劑要求粒子大小不得超過50μm
D.滴入眼中的藥物首先進入角膜內,通過角膜至前房再進入虹膜
E.增加滴眼劑的粘度,使藥物擴散速度減小,不利于藥物的吸收
18.有關片劑包衣錯誤的敘述是 ( )
A.可以控制藥物在胃腸道的釋放速度
B.滾轉包衣法適用于包薄膜衣
C.包隔離層是為了形成一道不透水的障礙,防止水分浸入片芯
D.用聚乙烯吡咯烷酮包腸溶衣,具有包衣容易、抗胃酸性強的特點
E.乙基纖維素為水分散體薄膜衣材料
19.對軟膏劑的質量要求,錯誤的敘述是 ( )
A.均勻細膩,無粗糙感
B.軟膏劑是半固體制劑,藥物與基質必須是互溶性的
C.軟膏劑稠度應適宜,易于涂布
D.應符合衛生學要求
E.無不良刺激性
20.下列有關生物利用度的描述正確的是 ( )
A.飯后服用維生素B2將使生物利用度降低
B.無定形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大于穩定型的生物利用度
C.藥物微粉化后都能增加生物利用度
D.藥物脂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差
E.藥物水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好
解答題號:2答案:C
題號:3答案:E
解答:加助懸劑是提高混懸劑穩定性的重要措施,它可增加混懸液介質的粘度,并被吸附于混懸微粒的表面增加其親水性,有利于減小微粒的沉降速度和聚結,增加混懸劑的穩定性。但不能增加混懸粒子的溶解度。故本題答案應為E.
題號:4答案:C
解答:作為混懸劑助懸劑的主要條件是助懸劑必須是親水性的,水溶液具有一定的粘度。根據Stockes公式,V與η成反比,η愈大,V愈小,可減小沉降速度,增加混懸劑的穩定性。助懸劑被微粒吸附,也增加微粒的親水性,進而增加混懸劑的穩定性。硬脂酸鈉不具有混懸劑的條件,不能做助懸劑。
題號:5答案:B
題號:6答案:B
解答:維生素C注射液屬不穩定藥物注射液,極易氧化,故在制備過程中需采取抗氧化措施,包括加抗氧劑(NaHSO3),調節pH值至6.0—6.2,加金屬離子絡合劑(ED—TA—2Na),充惰性氣體(C02)。為減少滅菌時藥物分解,常用100℃流通蒸汽15min滅菌等。維生素C注射液用碳酸氫鈉調節pH值偏堿性,極易氧化使其變黃。故本題答案選B.
題號:7答案:D
解答:調制散劑時,由于藥物的比重不同,在混合過程中比重大的藥物由于受重力作用而下沉,使散劑混合不均。所以在混合時應將比重大的藥物加于比重小的藥物上面,混合時可將其均勻混合。故本題答案應選D.
題號:9答案:C
解答:膠囊劑分為硬膠囊和軟膠囊,不論哪種膠囊,按藥典規定需檢查外觀、水分、裝量差異、崩解時限等。但硬度不是檢查膠囊劑的質量指標。故本題答案應選C
題號:10答案:B
解答:片劑制備需加入崩解劑,以加快崩解,使崩解時限符合要求。常用崩解劑有干淀粉、羧甲基淀粉鈉、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泡騰崩解劑等。本題中只有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是崩解劑。故本題答案應選B.
題號:11答案:A
解答:表觀分布容積是指給藥劑量或體內藥量與血漿藥物濃度的比值,其單位為L或L/Kg.表觀分布容積的大小可以反映藥物在體內的分布情況,數值大表明藥物在血漿中濃度較小,并廣泛分布于體內各組織,或與血漿蛋白結合,或蓄積于某組織中。表觀分布容積不代表藥物在體內的真正容積,不具有生理學和解剖學意義。藥物在體內真正分布容積不會超過體液量,但表觀分布容積可從幾升到上百升。故本題答案應選A.
題號:12答案:D
解答:皮膚給藥可起局部作用,如軟膏劑等;但也可通過皮膚吸收發揮全身作用,如皮膚用貼片。皮膚主要是由表皮(主要為角質層)、皮下組織和附屬器組成。附屬器包括毛囊、皮脂腺。、汗腺。皮下組織有毛細血管和淋巴分布。當藥物發揮局部作用時,藥物可通過角質層到達皮下組織起局部作用,而不是通過皮膚在用藥部位起作用,藥物也可通過毛囊和皮脂腺吸收,但藥物主要還是通過完整皮膚吸收。所以說藥物主要通過毛囊和皮質腺吸收到達體內是不正確的。破損皮膚由于失去了皮膚的保護作用,對藥物的吸收速度特別快,一般經皮吸收藥物不用于破損皮膚部位。藥物經皮吸收主要過程是經過表皮的角質層、皮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