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摩擦力知識歸納
1、摩擦力定義: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上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受到的阻礙相對運動(或阻礙相對運動趨勢)的力,叫摩擦力,可分為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
2、摩擦力產生條件:①接觸面粗糙;②相互接觸的物體間有彈力;③接觸面間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
說明:三個條件缺一不可,特別要注意“相對”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靜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并與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②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并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說明:(1)“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與運動方向相反”。
滑動摩擦力方向可能與運動方向相同,可能與運動方向相反,可能與運動方向成一夾角。
(2)滑動摩擦力可能起動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
(1)靜摩擦力的大小:
①與相對運動趨勢的強弱有關,趨勢越強,靜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過最大靜摩擦力,即0≤f≤fm 但跟接觸面相互擠壓力FN無直接關系。具體大小可由物體的運動狀態結合動力學規律求解。
②最大靜摩擦力略大于滑動摩擦力,在中學階段討論問題時,如無特殊說明,可認為它們數值相等。
③效果: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但不一定阻礙物體的運動,可以是動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滑動摩擦力跟壓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 (F表示滑動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壓力的大小,μ叫動摩擦因數)。
說明:①FN表示兩物體表面間的壓力,性質上屬于彈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況需結合運動情況與平衡條件加以確定。
②μ與接觸面的材料、接觸面的情況有關,無單位。
③滑動摩擦力大小,與相對運動的速度大小無關。
5、摩擦力的效果: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但并不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可能是動力,也可能是阻力。
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大小、物體運動的速度和加速度無關,只由動摩擦因數和正壓力兩個因素決定,而動摩擦因數由兩接觸面材料的性質和粗糙程度有關.
(責任編輯:liusheng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