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4年世界經濟,美國“退出”量化寬松及其溢出效應、發達經濟體的債務問題、區域貿易談判進展、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等諸多因素值得關注,預計全球經濟增長仍將維持在中低速的水平上。
2013年世界經濟運行的特點
當前,發達經濟體經濟復蘇繼續鞏固,美國和日本經濟進入低速增長通道,歐元區結束衰退并呈復蘇跡象。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步入結構調整進程中,伴隨大宗商品價格低迷、外需下降以及發達經濟體“退出”預期提升等因素,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隨著復蘇的鞏固,全球就業市場不斷改進,失業率有所回落,物價低穩運行,財政平衡狀況繼續改善,但貿易增長仍然缺乏強有力的支撐,對外直接投資增長亦明顯乏力,部分發達經濟體公共債務再攀新高。
回顧2013年世界經濟的總體形勢,可以看出2013年世界經濟呈現出諸多新的特點和變化。
一是美國貨幣政策調整蓄勢待發。國際金融危機后,美國推出了一系列非常規的貨幣政策,為市場注入了大量的流動性。2013年1月起,美聯儲實施了新一輪的數量寬松政策QE4。除了數量寬松之外,美聯儲繼續將利率保持在0至0.25%的極低水平。美國當前的這些貨幣政策在客觀上為美國經濟注入了動力。一年來美國經濟增長緩慢提速,失業穩步下降,資產價格不斷上漲,家庭和企業資產負債表得到修復,美聯儲已經開始把實施“削減數量寬松規模”政策列入議事日程,具體做法是逐步縮減每月850億美元的資產購買直至停止購買。鑒于美國在全球中的地位,這一擬議中的政策對市場已經帶來沖擊。
二是歐洲一體化在曲折中繼續前行。歐盟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雖說2013年負增長幾成定局,但其經濟收縮幅度在收窄,最后走出衰退也完全有可能。除了人口老齡化和不統一的社會經濟政策外,掣肘歐洲經濟增長的因素還包括銀行金融系統資產負債表的修復和各國間因國內政治矛盾而出現的政策協調問題。但值得關注的是,在應對債務危機過程中,歐盟和歐元區內部機制體制的一體化進展非常顯著,尤其是財政和金融監管一體化進程得到了大力推進。
三是發達經濟體央行合作日趨密切且職能發生變化。傳統上,中央銀行的職能主要包括維持物價穩定、維護金融穩定和危機時融資。然而,金融危機以后,傳統貨幣政策的空間日趨縮小,財政政策的作用也十分有限,這使得主要發達國家中央銀行職能發生了明顯變化。2013年10月,美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央行、英國央行、加拿大央行和瑞士央行六家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決定將其“臨時雙邊流動性互換協議”轉至長期協議,實現貨幣互換協議常態化,繼續作為“審慎流動性支持”,以防止全球金融緊縮。除了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間合作更加緊密外,金融危機爆發后央行職能發生的另外兩大變化亦常態化,即貨幣政策主要由確定利率轉向通過管理資產負債表來提供流動性,以及貨幣政策尤其是非常規貨幣政策具有明顯的財政和收入分配的政策含義。
四是技術突破使能源革命面臨新的選擇。頁巖氣革命日益成為全球經濟的新亮點。近年來,一方面,隨著全球可再生能源開發和利用技術發展遇到瓶頸,成本下降的空間變得非常有限;而另一方面,頁巖氣開發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帶來了天然氣產量的迅速提升。美國借助頁巖氣改變了能源結構,降低了其對國際能源市場的依賴。盡管法國禁止使用水力壓裂技術開采頁巖氣,但頁巖氣的大規模開發和利用的潮流不可逆轉,綠色、替代能源發展受到巨大挑戰,全球能源發展模式重新回到依靠技術創新開發不可再生能源的軌道上來。
五是中國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2013年以來,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扮演了更具建設性的角色,尤其是在創建更加公平開放的國際貿易和投資環境、加強國際貨幣金融合作、完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等方面,中國更加積極參與并發揮了重要作用。2013年9月,中國提議同中亞國家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以進一步促進雙方的經貿合作。10月,中國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為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本地區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從而促進本地區互聯互通建設和經濟一體化進程。7月,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達成多項重要共識,并確定開展雙邊投資協定實質性談判,這是中國實施開放戰略、加強與外部世界融合的又一重大舉措。中國還積極推動金磚國家貨幣金融合作以及IMF、世界銀行等國際貨幣金融機構的份額和治理結構改革。
影響2014年世界經濟走勢的因素
展望2014年的世界經濟走勢,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值得關注。
一是美國貨幣政策調整的時間、力度與速度。2014年啟動的可能性很大。盡管美國減少資產購買將是一個漸進過程,但一旦實施就意味著全球風險資產的重新定價,加劇國際資本流動,引起匯率和國際收支的變動,進而為全球經濟增添不確定性。
二是新一輪美國的債務上限問題。盡管去年10月份美國兩黨在給予聯邦政府臨時撥款和提高公共債務上限問題上達成妥協,但美國的債務問題并未得到根本解決,民主黨和共和黨對立依舊。
三是盡管歐元區債務危機總體上得到了一定緩解,但不排除個別國家債務問題暴露或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性。如果某些、尤其是個別系統重要性國家主權債務風險上升,歐洲的復蘇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并會拖累全球增長。
四是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面臨經濟硬著陸的風險。過去10年,印度以及巴西經濟相對快速增長的重要支柱之一,在于全球流動性寬裕、政府支出擴張和新興市場的整體繁榮。現今這些條件均在發生變化。嚴重倚重能源資源出口的俄羅斯、對外脆弱性高的土耳其、墨西哥及部分中東歐國家,其經濟表現也特別值得關注。
五是區域貿易安排的影響將會逐步顯現。很可能在2014年完成談判并締結協定的TPP將會對亞太地區乃至全球貿易格局產生深遠影響。TTIP談判和RCEP談判等也會成為影響雙邊和多邊經貿關系的因素。這些區域貿易投資安排能否有效遏制貿易與投資保護主義勢頭,仍是個不小的問號。
六是大宗商品價格總體企穩,但仍會在一定時期和條件下出現波動。美伊談判取得進展以及敘利亞問題達成暫時妥協,使得中東地區石油出口的阻礙因素將會減少,同時美國天然氣產量的繼續提高將成為能源價格穩定的積極因素。但在一定范圍內,全球石油供應受阻的風險仍將存在,并且由于美國貨幣政策調整引起的流動性變動,不排除原油價格進一步下降的可能。
七是中國仍是引領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當前中國經濟增速是全球經濟不景氣、國內進行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情況下的正常水平,也與中國當前的潛在經濟增長率相符合。所謂潛在經濟增長率,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各種資源得到最優和充分配置條件下所能達到的正常經濟增長率。根據測算,未來十年中國的平均潛在增長率為7%至7.5%。這表明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中國有條件和有能力繼續保持經濟健康發展勢頭,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將持續擴大,對外投資也將大幅增加,并繼續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
2014年世界經濟形勢展望
2013年10月IMF預測數據顯示,2014年按PPP計算的世界經濟增長率為3.6%。這其中,發達經濟體整體增長2.0%,美國2.6%,日本1.2%,歐元區1.0%;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整體增長5.1%,中國7.3%,印度5.1%,巴西2.5%,俄羅斯3.0%,南非2.9%。按市場匯率計算,2014年世界經濟增長3.0%。2013年6月,世界銀行預測2014年按PPP和市場匯率計算的世界經濟增長率分別為3.8%和3.0%。2013年5月,聯合國預測2014年按PPP和市場匯率計算的世界經濟增長率分別為3.8%和3.1%,分別較2013年1月預測數據下調0.2個和0.1個百分點。2013年5月,OECD預測2014年按PPP計算的世界經濟增長率為4.0%。
鑒于目前世界經濟的基本狀況以及發展趨勢上所呈現的種種跡象,并基于2013年世界經濟整體運行的描述與分析,本課題組認為,2014年全球經濟復蘇道路仍將十分曲折,經濟大幅回暖的可能性不大,但相比2013年,經濟增速很可能會出現小幅上揚,即按PPP計算的增長率為3.2%,按市場匯率計算的增長率為2.6%。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2014-01-02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